【明報專訊】美軍上周與阿拉伯盟國聯合出擊,空襲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的陣地。為爭取國際社會支持,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親赴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又主持安理會會議。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政府出於戰略私利等盤算考慮,並未有像第一次海灣戰爭般,尋求安理會授權動武。正如中國外長王毅在安理會所言,國際反恐鬥爭必須由聯合國及安理會發揮主導作用,始能維護團結和一致行動。美國應拋開對伊朗俄羅斯的成見,和衷共濟聯手對付兇殘暴虐的ISIS。
美國國防部承認,ISIS帶來的嚴重威脅,不會在短期內消失,針對ISIS的戰鬥可能持續數年。
對於美國今次再度在中東動武,奧巴馬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強調,ISIS等組織所奉行的暴力極端主義,是如同癌症一樣的惡疾,美國將尋求與一個廣泛同盟展開合作,徹底摧毀ISIS的網絡。
奉行極端伊斯蘭主義的ISIS,在敘伊兩國攻城掠地,已威脅到中東整個地區的安全,其殘酷嚴厲管治以及斬首殺害異教徒的野蠻行徑,更是令人髮指,根本不應存在於21世紀文明世界。汲取2003年小布殊被轟一意孤行伙同少數盟友入侵伊拉克的教訓,奧巴馬今次親赴聯合國就動武對付ISIS陳情,並且親自主持安理會會議,推動成員國一致通過決議,要求各國通過法例阻止國民到伊拉克及敘利亞參加聖戰組織,無非是想向外宣示,華府今次軍事介入,並非單邊主義行動,而是會力爭國際社會的支持配合。
未獲安理會授權
奧巴馬動武欠光彩
然而奧巴馬未有利用這次機會,尋求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向ISIS動武,名正言順出師,做法令人失望,甚至令人質疑,這只是奧巴馬裝作尊重聯合國和安理會的公關騷。回想1990年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當時美國政府並沒有急忙興兵,而是一邊籌組國際聯盟,一邊尋求聯合國授權動武,最終安理會在年底通過了第678號決議,同意可以一切必要手段逼伊拉克撤出科威特。這不僅令到美國能夠出師有名,也使得全球逾30個國家願意加入討伐陣營。
相比之下,奧巴馬今回空襲敘利亞ISIS的外交處理手法並不光彩,更有魚目混珠之嫌。由安理會通過決議促請各國阻止國民赴中東打聖戰,跟正式通過授權動武決議根本是兩回事。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奧巴馬應當在採取軍事行動上嚴格遵守國際法,而不是表面上裝作奉行王道尊重聯合國,實際上卻依舊如小布殊般,奉行「老子想打便要打」的強權霸道。中國外長王毅在安理會發言時便提到,面對恐怖主義回潮,國際社會應堅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必須遵循國際法辦事,由聯合國及安理會主導。
華促尊重國際法
拒絕參與行動明智
無可否認,美國今次軍事介入對付伊敘ISIS,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本月初,伊拉克官員便透露,當局俘獲一名中國籍ISIS的聖戰士,突顯了ISIS與疆獨激進伊斯蘭分子合作的潛在威脅;美軍太平洋司令更稱,ISIS或已在亞太地區招募了逾千人加入。然而美國這次動武法律理據有欠充分也是事實,中方據報婉拒華府邀請一同打擊ISIS,不僅可以理解,也屬明智之舉。
華府與美國輿論也許會批評,北京當局在應付ISIS威脅上企圖「搭美國便車」,可是一個必須認清的事實是,當前ISIS的崛起與伊敘的亂局,都是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和大力支持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所埋下的惡果,華府理所當然應負起帶頭收拾殘局的責任。
奧巴馬政府未有尋求安理會授權動武、讓聯合國主導對付ISIS,一大原因是要免受俄羅斯等國家掣肘,從而盡量確保軍事行動能為美國帶來最大的地緣政治利益。對白宮而言,最理想的發展,莫過於重挫ISIS之餘,又能令到敘利亞親西方反對派陣營和區內盟友成為大贏家,從而進一步削弱伊朗等對手在區內的影響力。可是正是這種私心,妨礙了各國團結一致對付暴力極端主義。面對ISIS,美國實應放下一己之私,以大局為重。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