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前,10名泛民「飯盒會」立法會議員召開記者會,再次表明不能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框架的決定,重申23名「飯盒會」議員將會否決特區政府根據這個框架提出的政改方案,並且會杯葛第二階段的政改諮詢。民主黨劉慧卿批評特區政府的政改諮詢工作是浪費時間,呼籲市民「無謂陪佢癲」。諷刺的是,就在同一日,筆者在立法會大樓內,碰到一位被視為溫和派的「飯盒會」議員,跟他就泛民的抗爭行動聊了幾句,這位泛民議員無奈地拋下4個字:「愈搞愈癲」!這短短的一句,實在耐人尋味,是表示這位泛民議員私下並不認同抗爭行動去得太盡還是有別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當天的記者會上,找不到這位議員的身影。
全國人大常委會拍板通過香港的政改框架,中央政府與香港泛民主派就政改的角力並沒有因此結束,反而是另一場惡鬥的開始。泛民除了發動「佔領中環」以及綑綁否決政改方案等連串抗爭行動之外,據了解,有激進派議員甚至計劃在立法會內全線拉倒所有議題,即使民生議題也不能倖免,誓要癱瘓特區政府施政,向中央政府還以顏色。儘管人大框架跟泛民要求的有很大距離,但不能否認的是,這個框架完全符合《基本法》規定,只不過人大常委會從嚴處理,未能滿足香港泛民主派從寬的要求,但這並不足以構成泛民發動連串抗爭行動的理由。泛民在否決政改方案前,需要思考3個問題。
泛民「企硬」只是表面姿態
第一個問題:跟中央政府惡鬥下去有什麼好處?可以迫使中央撤回這個政改框架?別天真了,如果中央會因為泛民的施壓而讓步,那「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就毋須承認「佔中」失敗了。筆者上月到北京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時,得到的印象是,有關香港政改的決定,鐵令如山,絕對不會修改或撤回。相對國家安全這樣的頭等大事,泛民否決政改方案可能令香港出現更難管治的情况,便不算什麼天塌下來的大事了。日前,「飯盒會」馮檢基樂觀表示,泛民「企硬」或有可能迫使中央讓步。如果這是他的真心話,那表示泛民患了「政治幼稚病」,對政治現實完全不了解。但以泛民在香港搞政治搞了那麼多年,不可能對政治如斯幼稚,所以有理由相信,泛民「企硬」只是一種表面姿態,目的不在於2017普選特首,而在於未來兩年的議會選舉。泛民的盤算可能是這樣的:明知「企硬」也無法令中央讓步,但卻可藉此挑動香港人「反中反共」的情緒,繼而遷怒香港建制派,讓泛民在明年的區議會選舉以及後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有機可乘,搶走建制派的選票。
泛民這個如意算盤其實未必打得響,因為挑動香港人「反中反共」情緒的前提,必然是市民認為香港搞到如斯地步,完全由中央政府一手造成。但嶺南大學最新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問到如果政改拉倒,誰要負上責任,三成多人認為中央以及泛民要負上責任,認為建制派要負責任的,只有兩成。泛民不如再仔細想想,由「佔領中環」癱瘓香港的金融中心以至在立法會內拉倒包括民生議題在內的所有議題,甚至發動罷課、罷工以及罷市等抗爭行動,最終受害的不是香港市民又是誰?猶記得,10多年前,台灣知名藝人白冰冰女兒白曉燕被綁架殺害,激發10多萬群眾上街示威,抗議政治惡鬥令台灣的社會民生問題備受忽視,示威者發表的聲明令人動容:「政治不是你們的遊戲,而是我們的鮮血與眼淚;不是你們的權謀與惡鬥,而是我們的安全、健康與生活。」從政者必須要以此為鑑,政治惡鬥不顧民生死活的結果是遭選民離棄。
憑什麼剝奪市民投票權?
第二個問題:憑什麼剝奪市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權利?不論人大常委會通過政改框架之前還是之後,不同機構做的多個民意調查均顯示,支持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的人數大約有四成半至六成半,大多高於反對比率。由此可知,香港的主流民意認為,儘管方案跟理想有一段距離,但仍願意「袋住先」。泛民議員一直高舉「民意代表」的旗幟,自詡代表六成選民,現今在政改問題上,卻視民意如無物,堅持否決方案,這樣做令支持你們的選民又情何以堪?
一旦政改方案通過,香港市民可以自開埠170多年以來,首次一人一票選地方領導人,正如前特首董建華說,這是開拓波瀾壯闊的歷史!泛民議員憑什麼剝奪市民這個權利?民主黨的劉慧卿對此作出解釋時說:「從政者要聽民意,但從政者亦要講自己的原則。」劉慧卿必須要清楚解釋民主黨的政治原則是什麼。如果從2010年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的決定來看,民主黨的政治原則是包含顧及政治現實。現在香港的主流民意是接受政治現實「袋住先」,民主黨按原則理應支持今次的政改方案,但民主黨卻堅持否決,是不是民主黨的原則已經變了?如果真的變了,那民主黨就是不講原則了!
事實上,從政者堅持原則與因應政治現實而作出某程度的妥協,兩者不一定矛盾。雖然人大常委會拍板通過的政改框架跟泛民要求的有一段距離,但只要按人大框架通過2017的特首普選方案,未來仍有空間不斷改進,只要一路順着走下去,路徑雖然迂迴,但肯定會朝着泛民的理想方案愈走愈近。兩年前,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總統」敗選後,拋下輸在「最後一哩路」的名句。所謂輸在「最後一哩路」,就是輸在大陸政策,輸在不顧政治現實,緊抱「台獨黨綱」不放。泛民如果再無視政治現實,緊抱「國際標準」不放,最終將會跟普選擦身而過,輸在「最後一哩路」!
最大輸家是溫和泛民
第三個問題:政改拉倒,誰是最大輸家?答案是溫和泛民。有人話,特首梁振英最希望政改拉倒,這種說法毫無根據,筆者倒認為最希望政改拉倒的人是激進泛民,因為即使通過低門檻的特首普選方案,一直走街頭政治路線的激進泛民,你會認為理性務實的香港市民會選他們做特首嗎?但只要政改拉倒,就意味着原地踏步,激進泛民就可以繼續打着爭取民主的旗號賺取政治本錢,但社會肯定變得更加撕裂、更加走向極端,溫和泛民的生存空間將會被激進泛民擠壓得更加嚴重。
在目前這個嚴重對立的政局中,各方都應該冷靜下來,尤其是溫和泛民,是時候擺脫激進勢力的綑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政改諮詢工作,更以負責任的態度支持政改方案通過,跟全港市民開創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歷史。
作者是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