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戰後重生20年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6日 06:35
2014年09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有想過自己66歲還能去創業嗎?A. Lange & Sohne品牌的第四代傳人,在1990年時以66歲之齡,重新成立由曾祖父創立的同名品牌,並在4年後重新發布腕表,重投市場。事隔20年,A. Lange & Sohne已經成為頂級鐘表品牌之一。


去年開始,A. Lange & Sohne開始積極邀請媒體參觀品牌位於德國Glashutte的廠房,但因為跟其他工作撞期,就是兩次機會也錯失了。但塞翁失馬有時也是好事,今年夏天到Glashütte參觀廠房,剛好是A. Lange & Sohne重新在表界登場的20周年,也難得品牌的第四代傳人Walter Lange現身,跟我們重新分享舊Lange以及當年他將品牌重新帶到腕表界的故事。


Walter Lange自小已接觸鐘表,「現在兒童玩的是遙控車或電腦,我小時候則有一個腕表工具箱。我記不起當時有多大,但我已能用不同零件組裝腕表。我的童年大多數時間也在表廠中度過。」後來經過正式的鐘表訓練,他在Glashütte的製表學校中師從Alfred Helwig,繼續學習製表技術。


二戰表廠遭轟炸充公 品牌曾消失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Walter Lange被徵召入伍,在戰事最後一日,他目睹表廠遭到轟炸。「當時我經由波羅的海歸家,留在Glashütte附近的戰地醫院治理腿傷。我父親為我取得休假紙,讓我在1945年5月7日至15日期間暫離軍旅。但在5月8日早上,當地響起轟炸警報,而我們主要的生產重地就在那次轟炸中被毁。」當時他的父親Rudolf及兩名兄弟嘗試重建生產設施,但1948年,公司被東德政府充公,並於1951年與其他製表公司合併,朗格品牌從此消失。


直到近40年後,兩德統一,原本已經退休的Walter Lange不想白白錯失重振祖業的良機。於是在1990年的冬天,借用了他以前就讀Glashütte小學時的同學地址,為品牌重新註冊,一切從頭開始。4年後品牌發表了Lange 1、Saxonia Tourbillon、"Pour le Mérite"及Arkade 4款腕表,讓品牌名字重新在腕表市場上出現,接下來的20年間,品牌修復並重開了朗格的祖業廠房,成功在自家科技及研究中心內生產擺輪游絲,又在世界各地開設專門店,並不斷研發創新的機芯和腕表。


「對我而言,Lange這個姓氏代表一種責任,源自我們家族的傳統、公司、Glashütte小鎮及在這裏安居樂業的居民。童年時,我親眼目睹1920及1930年代的失業潮,非常明白當時父母擔心需要員工離職的心情。這件事對我影響深遠,因此也是我重建表廠的重要原因。柏林圍牆倒下,我最關心的並不是重振朗格品牌之名,而是希望為Glashütte居民帶來新希望,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


腕表秉承傳統 擁七大特點

在參觀品牌的表廠時,正好看到A. Lange & Sohne秉承傳統、及對於用心製作腕表的責任感。每一枚朗格腕表均有七大特點:鵝頸式微調系統可確保每一枚朗格腕表精密微調、手工雕刻擺輪夾板令每枚朗格腕表獨一無二、螺絲固定黃金套筒在過去是最珍貴的懷表才會使用的裝置、品牌創辦人A. Lange在1864年引入的3/4夾板設計、用於機芯夾板和橋板的特製德國銀合金、以攝氏300度高溫冶煉成的藍鋼螺絲,以及只選用貴金屬作為腕表物料。跟其他品牌的最大分別是,品牌花大量時間和步驟,將夾板、橋板、擺輪夾板等零件以人手削邊及拋光,又用上不同打磨技術在各個零件加上平面拋光、直紋、圓紋、太陽紋等裝飾。


在所有零件完成後,品牌又會為所有零件作兩次組裝:在第一次組裝及調校後,機芯將被完全拆解,並將所有部件放入超音波水槽中清洗,然後才會做最後的修飾和調校,推出市場。費時及花費大量人手的工序,就只是為了確保每枚腕表均達到最佳的品質,也是品牌一直以來對高級鐘表的堅持。


文﹕Tung Cheung

編輯﹕胡可欣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