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中藥股不廉 未抵買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5日 06:35
2014年09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內地人口老化及醫療改革概念下,醫療板塊前景看俏,其中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中藥股,由於在港上市的相關企業寥寥可數,在稀有概念刺激下,漸漸受到投資者的關注。不過,有專家提醒,由於內地醫療股的市盈率較高,且龍頭或具潛質的中藥生產商未必在滬港通名單內,加上地方政府的藥品招標減慢及傾向壓價,中藥原材料價格一度大跌,令行業前景添上陰霾。


摩根中國A 股機會基金基金經理梁碧嫻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曾指出,內地醫療行業中,較為看好子板塊中藥股,她指因為內地的研發藥物的技術與歐美相比,始終有一段距離,故藥品製造業仍以仿製西藥為主,全新研發的藥物比較少,藥廠要利用仿製藥攻奪市場份額,就要以時間取勝,相對投資風險較高,因為很難保證公司永遠都可以搶飲到「頭啖湯」。


內地中藥長遠有優勢

反觀中藥在中國已有很長的歷史,現時中藥製造商都行現代化概念,即沿用古代配方,但改良製作方法,由傳統煲藥改成冲劑或藥丸,加上更嚴謹的質量控制,從而帶動消費增長,相信於未來業務與營銷會有突破。


工信部資料顯示,2013年內地醫藥工業收入表現最好的為製藥企業,當中化學藥品製劑製造業去年主營業務收入達5730.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5.8%,生物藥品製造有2381.4億元,升17.5%,中成藥製造更達5065億元,按年升逾兩成一。


中藥增長高於整體醫藥產業

以2013年數據為例,內地醫藥產業實現營收2.17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中藥飲片營收1259億元,同比增長26.9%;中成藥營收5065億元,同比增長21.1%,即中藥產業2013年營收合計為6324億元,約佔整體醫藥產業的30%,其增速高於醫藥產業整體增速。


隨着滬港通開通,可投資的中藥股變得多元化,但要找到具潛實的中藥股並不易,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對中藥股取態較審慎,他表示,雖然內地醫療行業可受惠於人口老化及醫療改革,但今年地方政府的藥品招標卻見減慢,傾向壓價,不利製藥業的前景。


中國中藥待回落吸納

在芸芸中藥股中,他反而較留意在港上市的中國中藥(0570),該公司去年收購同濟堂100%股權,今年中期盈利為1.89億元,同比大增199.5%,營業額上升 1.44倍 至 12.6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增加 3.1% 至 60.9%。因其研發成本只佔2.4%,毛利率卻高達六成,而且在國企改革概念下,更較其他中藥股可看高一線。他認為,中國中藥現價稍高,建議投資者可待回落至4元水平才吸納。


價格易波動 影響股價表現

資深銀行家溫天納亦認為,內地中藥股的市盈率較高,未必值得買,而行業龍頭或是具潛力的,又未必在滬港通的名單內,所以應先行關注,未必要即時入市。


此外,德邦證券於一份醫藥行業周報中提到,中藥材價格今年坐上過山車,跌勢不斷。去年價格飛漲的中藥材價格今年猶如坐上過山車,跌勢不斷,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由於近年來,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藥農種植的熱情高漲,中藥材需求卻未追得上供應,加上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草藥高端禮品受「八項規定」影響遭到冷待。該行表示,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顯然不利於中藥材市場的發展,市場急需建立有效的價格預警體系。


明報記者

[余美玉 滬港通尋寶]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