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跌118點,收報23,837點,成交金額715億元。匯豐中國9月份製造業PMI預覽值為50.5,既勝預期亦優於8月終值50.2,略為紓緩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憂慮,內地股市上升,港股早市亦能大致持平,國指微升,但A股收市後沽壓急增,恒指再添一支陰燭。內地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消息刺激內房股初段反彈,但多數最終升幅大為收窄,甚至倒跌收市。
匯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勝預期,當中新訂單指數反彈1百分點、新出口訂單反彈1.9百分點,反映出口有回升動力,成為拉升經濟的主要力量。PMI生產指數則與8月份終值持平、有51.8。產品庫存亦持平。暫時來看,外部需求尚可,中小型企業則多以出口為主,8、9月情况並不差,暫時沒有像以往般見頂後持續下滑的情况,
國企8月份盈利升幅全年最差
市場以往批評匯豐統計樣本以中小企為主,未能反映全國情况,特別是內需、固投以至服務業等,因此也不宜單因9月份初值就對中國經濟放下戒心。事實上,作為內地經濟主力兼壟斷盈利能力最好的行業的國企,8月份盈利呈斷崖式下跌,當月企業利潤按年僅升1%,為全年最差,首8月則為升5.5%。正所謂屋漏又兼逢夜雨,經營環境欠佳正好是債台高築時,央企及地方國企財務費用分別按年增長22.4%及16.7%。業績倒退不再是純粹表現差那麼簡單,開始影響到償付能力,恰巧這時又傳出中鋼集團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新聞。雖然集團表示百億元貸款逾期不屬實,但亦承認「存在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帳」。
各行各業均產能過剩,同時又面對利錢下降、減產、去庫存兼償債壓力,前三者只能透過先死後生的過程才能治本,這也是中央堅拒刺激的主因,唯一可令大家舒服一點的,就是壓低融資成本,也就是總理李克強不斷強調的重點。但一路走下去中央又會遇上一個兩難情况,總要有產能關閉,企業甚至國企倒閉,但這既可能牴觸不發生大面積違約的底線,同時又會刺激避險情緒拉高融資成本。當前央行在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上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但當不得不抉擇時,還是會表現得像歐美日央行一樣高調。現在宜保留一定現金,靜待可能出現的V形局面。
內地樓市再鬆綁 也難吸引投資需求
樓市再鬆綁認房不認貸,應可釋放一些自住和改善型需求,但能否吸引投資需求?筆者認為機會較低。首先,內地持續反貪,持有多套房產並不明智,哪怕資金來源正當;第二,在暑假的租賃旺季,北京7月份租金亦僅升2%,遠遜往年平均5%漲幅,8月份更按月跌0.7%至月均每套3939元人民幣。租金是最真實的指標,租金升不起,若非已高得與實際承接力脫節,便是供求關係步入轉捩點。前者的話,減價便可問題不大,若屬後者,則最能吸引人流的首善之區也不行,其他地方更危險,故大家對於政策只炒作幾小時,收市前便急急腳沽出了。
對於A股強於H股,筆者認為一來是大型A股較H股折讓,令內地資金憧憬滬港通能收窄差距而提前買入,同時在註冊制實施前,主題股、概念股依然供不應求,大家繼續沉醉於這場最後的瘋炒盛宴。當炒的A股全都是一些故事,有盈利的不多,純利逾億元的更少如熊貓,但市值全都是40億、50億以上,市盈率50倍是等閒事(有市盈率已不錯)。因此,高管寧願辭職也要拋售,大股東沽貨就更積極,卻無損散戶接貨高追的信心。期望這些散戶來港買和黃(0013)、騰訊(0700)?不會吧,資金都只來炒殼股。外資進入這種賭場式的市場,也只會買一些罕有的優質股如茅台、上海汽車等,又或是折讓的大型國企。但折讓可快速收窄,優質A股又不多,滬港通初時的效應,不宜高估。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匯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勝預期,當中新訂單指數反彈1百分點、新出口訂單反彈1.9百分點,反映出口有回升動力,成為拉升經濟的主要力量。PMI生產指數則與8月份終值持平、有51.8。產品庫存亦持平。暫時來看,外部需求尚可,中小型企業則多以出口為主,8、9月情况並不差,暫時沒有像以往般見頂後持續下滑的情况,
國企8月份盈利升幅全年最差
市場以往批評匯豐統計樣本以中小企為主,未能反映全國情况,特別是內需、固投以至服務業等,因此也不宜單因9月份初值就對中國經濟放下戒心。事實上,作為內地經濟主力兼壟斷盈利能力最好的行業的國企,8月份盈利呈斷崖式下跌,當月企業利潤按年僅升1%,為全年最差,首8月則為升5.5%。正所謂屋漏又兼逢夜雨,經營環境欠佳正好是債台高築時,央企及地方國企財務費用分別按年增長22.4%及16.7%。業績倒退不再是純粹表現差那麼簡單,開始影響到償付能力,恰巧這時又傳出中鋼集團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新聞。雖然集團表示百億元貸款逾期不屬實,但亦承認「存在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帳」。
各行各業均產能過剩,同時又面對利錢下降、減產、去庫存兼償債壓力,前三者只能透過先死後生的過程才能治本,這也是中央堅拒刺激的主因,唯一可令大家舒服一點的,就是壓低融資成本,也就是總理李克強不斷強調的重點。但一路走下去中央又會遇上一個兩難情况,總要有產能關閉,企業甚至國企倒閉,但這既可能牴觸不發生大面積違約的底線,同時又會刺激避險情緒拉高融資成本。當前央行在最後貸款人的角色上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但當不得不抉擇時,還是會表現得像歐美日央行一樣高調。現在宜保留一定現金,靜待可能出現的V形局面。
內地樓市再鬆綁 也難吸引投資需求
樓市再鬆綁認房不認貸,應可釋放一些自住和改善型需求,但能否吸引投資需求?筆者認為機會較低。首先,內地持續反貪,持有多套房產並不明智,哪怕資金來源正當;第二,在暑假的租賃旺季,北京7月份租金亦僅升2%,遠遜往年平均5%漲幅,8月份更按月跌0.7%至月均每套3939元人民幣。租金是最真實的指標,租金升不起,若非已高得與實際承接力脫節,便是供求關係步入轉捩點。前者的話,減價便可問題不大,若屬後者,則最能吸引人流的首善之區也不行,其他地方更危險,故大家對於政策只炒作幾小時,收市前便急急腳沽出了。
對於A股強於H股,筆者認為一來是大型A股較H股折讓,令內地資金憧憬滬港通能收窄差距而提前買入,同時在註冊制實施前,主題股、概念股依然供不應求,大家繼續沉醉於這場最後的瘋炒盛宴。當炒的A股全都是一些故事,有盈利的不多,純利逾億元的更少如熊貓,但市值全都是40億、50億以上,市盈率50倍是等閒事(有市盈率已不錯)。因此,高管寧願辭職也要拋售,大股東沽貨就更積極,卻無損散戶接貨高追的信心。期望這些散戶來港買和黃(0013)、騰訊(0700)?不會吧,資金都只來炒殼股。外資進入這種賭場式的市場,也只會買一些罕有的優質股如茅台、上海汽車等,又或是折讓的大型國企。但折讓可快速收窄,優質A股又不多,滬港通初時的效應,不宜高估。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