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跌350點,收報239,55點,成交金額723億元。利淡因素眾多致中港股市齊挫,包括美股先升後回,雖然阿里巴巴掛牌首日大升,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股卻普遍受壓;財政部長樓繼偉表明,不會為單個經濟指標做大的政策調整,中央似乎還憂慮這不足以消滅掉市場對大規模刺激的幻想,更透過傳媒釋出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可低於7.5%的意向。下調增長目標,就是允許投資率(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比率)下降,但以上半年仍高達80%的局面,允許投資放緩對中國絕大部分地方和行業均有災難性的影響,恒指亦創出連續十一支陰燭的奇觀。
中國科技股全挫 或見頂信號
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大漲38%,卻未能刺激中國科技股向好,被市場視之為後者的見頂信號,由中資概念股、騰訊(0700)再到中國動向(03818)、金山軟件(3888)、金蝶(0268)、IGG(8002)等均全線下挫。科技股屬新經濟股,不太受經濟下滑影響,但利好因素亦拉動不了股價,估值似乎已反映了短期基本因素,甚至未來1、2年的增長預期,暫時難有表現。
當然,科技股在港股的佔比小,大市下挫還是與傳統經濟股份相關。樓繼偉明言不因經濟數據疲弱而刺激,路透社報道,高層領導人上月齊聚北戴河,一致認為年底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將是推進改革,優先於出台刺激增長措施,並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目標的現實。政府的底線就是穩定就業以及不發生大範圍的債務違約,只有失業率上升,政府才會出手刺激。
失業率升 中央才出手救市
說來說去,就是不刺激,大家各安天命。若如此,又怎去理解5000億元SLF呢?其中一種說法,是中央一方面允許地方和房企發債,但資金從哪裏來成為一大問題。現在由央行提供資金,透過銀行持有這些債券,五大行亦可騰出更多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從這角度看,似乎與底線思維並無牴觸,房地產則成為中央拯救的對象。昨日又傳出五大行將放寬首套房定義,從而釋放更多住房需求。很明顯,這5000億元SLF將肩負起相當多的任務。
內房股在7月份受到多項利好因素和憧憬支持而上升,如國開行萬億元PSL、限購令取消範圍擴大、房企又允許發債等,一二線城市8月份銷售亦見反彈,但內房股反而逐步回落,預示大勢已去。事實上,全國首8月商品房銷售面積按年跌8.3%,較首7月擴大0.7個百分點,投資增速亦由13.7%降至13.2%,政策已救不起樓市。就算首套房貸標準放寬,內房也未必能有多大起色。
內地改革礙經濟 第四季不樂觀
樓市大勢已去,中央又堅持底線思維,兩者有何含意?就是經濟最艱難時期即將到來。內地改革和經濟轉型,在就業層面已初見成效,經濟增長下滑卻提前完成1000萬份職位的全年目標,但數字上,卻完全沒有擺脫對投資的依賴。上半年GDP為26.9萬億元人民幣,但單是固投已達到21.3萬億元,投資率高達80%。下調經濟增長目標,就是宣布允許固投增速下滑,也就是全國80%的GDP將要放緩,這可是在各大行業全面產能過剩、全國槓桿高達250%的情况下進行。因此,筆者認為恒指歷史性地創出11連陰未必是偶然,即使是例升的第四季,暫時還是保持審慎,不宜太樂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中國科技股全挫 或見頂信號
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大漲38%,卻未能刺激中國科技股向好,被市場視之為後者的見頂信號,由中資概念股、騰訊(0700)再到中國動向(03818)、金山軟件(3888)、金蝶(0268)、IGG(8002)等均全線下挫。科技股屬新經濟股,不太受經濟下滑影響,但利好因素亦拉動不了股價,估值似乎已反映了短期基本因素,甚至未來1、2年的增長預期,暫時難有表現。
當然,科技股在港股的佔比小,大市下挫還是與傳統經濟股份相關。樓繼偉明言不因經濟數據疲弱而刺激,路透社報道,高層領導人上月齊聚北戴河,一致認為年底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將是推進改革,優先於出台刺激增長措施,並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目標的現實。政府的底線就是穩定就業以及不發生大範圍的債務違約,只有失業率上升,政府才會出手刺激。
失業率升 中央才出手救市
說來說去,就是不刺激,大家各安天命。若如此,又怎去理解5000億元SLF呢?其中一種說法,是中央一方面允許地方和房企發債,但資金從哪裏來成為一大問題。現在由央行提供資金,透過銀行持有這些債券,五大行亦可騰出更多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從這角度看,似乎與底線思維並無牴觸,房地產則成為中央拯救的對象。昨日又傳出五大行將放寬首套房定義,從而釋放更多住房需求。很明顯,這5000億元SLF將肩負起相當多的任務。
內房股在7月份受到多項利好因素和憧憬支持而上升,如國開行萬億元PSL、限購令取消範圍擴大、房企又允許發債等,一二線城市8月份銷售亦見反彈,但內房股反而逐步回落,預示大勢已去。事實上,全國首8月商品房銷售面積按年跌8.3%,較首7月擴大0.7個百分點,投資增速亦由13.7%降至13.2%,政策已救不起樓市。就算首套房貸標準放寬,內房也未必能有多大起色。
內地改革礙經濟 第四季不樂觀
樓市大勢已去,中央又堅持底線思維,兩者有何含意?就是經濟最艱難時期即將到來。內地改革和經濟轉型,在就業層面已初見成效,經濟增長下滑卻提前完成1000萬份職位的全年目標,但數字上,卻完全沒有擺脫對投資的依賴。上半年GDP為26.9萬億元人民幣,但單是固投已達到21.3萬億元,投資率高達80%。下調經濟增長目標,就是宣布允許固投增速下滑,也就是全國80%的GDP將要放緩,這可是在各大行業全面產能過剩、全國槓桿高達250%的情况下進行。因此,筆者認為恒指歷史性地創出11連陰未必是偶然,即使是例升的第四季,暫時還是保持審慎,不宜太樂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