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觸木Touch Wood﹕木製漁船 漂流的家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1日 21:35
2014年09月21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提起木家居,大家即時想到的,可能是和木有關之室內裝潢和設計,木建築的家居呢?

在外國見得多了,中國、台灣和日本也有不少,但在香港,除了早年一些山邊搭建的木屋外,現時還有什麼有趣的木建築呢?

開估啦!

其實今期介紹的,雖然是用木打造的家居,卻不是建築物,讓我們一起登上現時已為數不多的木漁船上參觀,並了解一下本地漁民的生活狀况吧!

香港漁船種類

介紹今期主題之前,先要多謝太太引薦朋友,再由朋友的爸爸布先生聯繫,才能認識黃先生及霍先生(人稱輝仔,小弟尊稱他輝哥),並有幸登上現時已數量不多的木漁船上採訪。筆者小時候居於大角嘴,海皮附近或遠處的油麻地避風塘一帶,時常看見大小不同的漁船,加上有時到西貢、大澳或離島等,似乎有海的地方就會看見漁船,但不說不知,根據香港魚網的資料,原來香港的漁船款式以捕魚的方法來區分,例如有雙拖、單拖、蝦艇、摻繒、延繩釣等等,船隻的大小和設備都不同,今次和大家一起參觀黃先生的船,是一艘船齡十七年的摻繒,即中層邊拖網,在船舷兩旁的特設木架上懸掛長網袋,把木架和網伸入水中,捕捉近水面層棲息的魚類,主要在近岸淺水區域作業。


買少見少的摻繒

黃先生居住的摻繒,除了家人,還有四名內地漁工,採訪時停泊在屯門三聖村旁的青山灣碼頭,船身全為木結構,特別講求耐用的部分,則在木結構上包上纖維,有別於俗稱「鐵船」的金屬船或主要以玻璃纖維構成的船,木造的摻繒現時在香港只剩下三四十艘。摻繒的結構簡單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前方是甲板,然後是起居室,船旁是煮食的廚房,中間底部是機房、上方是駕駛室,船尾主要是捕魚作業的地方。


由於之前的漁船已漸見老舊,黃先生在一九九七年於澳門路環荔枝灣一間船廠,訂做了現時這艘約九百匹(內地單位約六百千瓦)的新船,根據當時的報價單,這艘船長一百零五呎、闊廿五呎、深十五呎半,而做船主要分為木工及機器兩部分的價錢,當年加起來的總費用約四百萬,在機器廠安裝完成駛回香港後,還要通過海事處驗船才能出牌,現時出牌的要求愈來愈嚴格,需要裝上不少儀器如衛星儀、導航儀等等。船身結構方面,所用的木材主要有杪木和菠蘿格,選料和木料大小是按船身不同部分而定,例如底骨和橫柴橈同是杪木,但前者是粗有廿吋的丁方,後者五吋粗便可,至於柚木則主要用於起居室的裝潢。由於整艘漁船為木結構,平日的護養十分重要,視乎航行至哪處水域,便會到該處找維修的師傅為船做保養及維修等,特別是白蟻之類的蟲害,他們大多以專門的藥水去滅蟲,尤其是讀音為「頭董」、即船首的龍骨部分,據輝哥所言,如果這部分有蟲患的話,整艘船很容易就「散晒」!


見證香港漁業變遷

與黃先生及輝哥談到船上的生活和經歷,皮膚黝黑而潤澤的二人,眼中都不約而同流露出神采﹕「船上嘅生活好開心,好有滿足感,一大班老友見面時間長,有講有笑,感情好好……最難忘嘅都係颱風啦!個風叫咩名就唔記得喇,當時我隻新船落水無耐,個風好快由一號打上八號,泊喺油麻地避風塘,啲船泊埋一齊撞嚟撞去打到爛晒,好彩政府有啲補償同緊急援助金。」黃先生笑言,當年曾試過放棄捕魚工作,老婆喊住口話想做番呢!


至於年紀較輕的輝哥,同樣是十多歲由幫家人開始入行,以往在本港水域作業,自從二○一二年底香港禁止拖網捕魚的法例生效後,便要到外海即珠江口一帶捕魚,他也曾任導賞員介紹漁業文化,現時更和黃先生一樣,是港九漁民聯誼會的副理事長,為同業做事。「雖然家油價同人工都高咗好多 ,又愈來愈多限制,但對住個海,感覺無拘無束,睇天做人,今日無魚,聽日有呢!始終有希望嘅!」輝哥的感言,輕描淡寫之中滲透着從大自然汲取到的智慧。


後記

小時候念書,常說香港曾幾何時是個漁港,不少電影以香港作背景時,也會加入老式帆船,慢慢地,不知是我們放棄了海洋,還是海洋放棄了我們,漁港只能在歷史照片中瞥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知足常樂,亦隨着漁港消失在我城。走到船上,與布先生、黃先生和輝哥坐在光潔的木板上,聽着他們細說海上種種經歷和人生感悟,生活其實可以和大自然很親近;而一望無際的海洋,除了孕育出無限生機,還能教曉我們很多事情,連繫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只是都市人不但沒能領受,相反還對海洋帶來很多無法挽回的禍害……


欄目簡介

英文「Touch Wood」,有驅散噩運的意思,有說和廣東話的「大吉利是」意思相近。無論如何,木頭和人類的關係可說是唇齒相依,由原始人鑽木取火,到用木搭建房屋,利用木筏渡河,製作家具,及至各種藝術設計等,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故此本欄目命名為「觸木 Touch Wood」,正希望把一些和木有關的人、事和地方,以至簡單的DIY創作和各位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王天仁,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超過十年,活躍於不同類型展覽、跨界合作和項目策劃,亦積極擔任教育工作,近來透過不同平台,以文字分享所見所想。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文、圖 天仁

編輯 方曉盈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