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再錯失互聯網產業「盛宴」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1日 06:35
2014年09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此番赴美上市,聲勢造足。受邀隨同阿里巴巴前往美國的一眾中國記者,數量就達近百,僅此一項也創下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紀錄。紐約證券交易交對阿里巴巴罕見高規格:從上市前夜起,紐交所上下為阿里「換裝」,大廳內外所有熒幕播放阿里視頻,連大廳交易台都貼上橙色系的阿里巴巴圖案。


美國當地時間19日,馬雲敲響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鐘,阿里巴巴無懸念創下美股史上最大IPO。但錯過了阿里巴巴寶藏的,絕不僅是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


國有資本 望洋興嘆

當然,中國內地股市也不是第一次錯過盛宴。隨着阿里巴巴的上市,中國排名前十位的互聯網公司已然無一例外地選擇「出走」: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網易、搜狐、新浪、奇虎360、盛大網路、巨人、完美世界中,有九家赴美、一家赴港。


如果說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因為「技術問題」錯過阿里,那麼擁有巨量閒餘資金的內地國有企業錯過入股阿里,原因則更是難以說清道明。


據稱,在一場由中國互聯網監管方主辦、聚集互聯網企業最高層的內部會議上,阿里上市而國有資本望洋興嘆,已經令高層「震動」:國家戰略必須考慮如何發揮國有資本對互聯網產業的影響力。


中國互聯網產業欣欣向榮,但上市互聯網企業中,中國國有資本佔比幾乎為零,實在令人錯愕。其中重重政策限制是原因之一,而傳統「國大民次」的企業觀念也令國企對民營企業難屑一顧,從而錯失良機。


巨額民資 急功錯失

撇開國有資本進入互聯網企業需要衝破的重重政策壁壘不談,國內風險投資和巨額民間資本,也錯過了阿里,卻難逃急功近利之責。


當號稱總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的浙江遊資四處組團炒熱中國房地產市場時,馬雲卻在為了百餘萬美元融資四處奔走。彼時,中國風險投資還只具雛形,不僅缺乏完整的投入和退出機制,也缺少阿里當時所需的國際觸覺,6至8年的投資周期在很多中國的風險投資人看來,已經太長了。


只能說,中國風險投資起步太晚、又偏急功近利, 而民間資本中,具有創新意識的資金太少了。


最終,孫正義14年持守阿里巴巴投資,軟銀所持阿里股票價值高達668億美元,投資回報率835倍。就連瑞士信貸、德銀、高盛、摩根大通等阿里新股承銷商,也成為大受益者,而中國的資本和機構,只能興嘆。


中國股民 曲線分利

1.3億股民和2億淘寶活躍買家中有多少是重合的,這個數字很難估算。但是,支撐起阿里巴巴三大平台2460億美元年交易總額的大部分內地消費者,肯定是無緣阿里上市紅利。為此,不得不「曲徑」分利。


譬如,7月初,內地基金公司嘉實基金推出的一款專門針對阿里每股的新股產品,就從一開始的門檻1000元人民幣,轉瞬提升至100萬人民幣。而在香港市場,不少機構也紛紛依託與阿里各家承銷商的關係,以各種管道參與至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大筵中。就連阿里巴巴有投資關聯的各種概念股,也被幾番熱炒。


這也導致目前不少聲音「潑冷水」,警告投資者要小心阿里股票的風險,因為阿里巴巴集團的企業結構將導致股東幾乎無法對管理層施加影響;而且,一旦集團內部出現問題,那麼股東也幾乎無法掌握任何法律資源。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