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天水圍媽媽的一小時生活圈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1日 22:35
2014年09月21日 22: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全民退休保障的討論,最近又熱熾起來。


人口老化,在三十年前已有人提出,可是一直以來政府都沒有怎樣認真關注,不論在紓緩人口老化速度,抑或老年福利的投放。


這兩年的施政報告,沒再提到人口老化,對上一次,已是曾蔭權政府時代的事,一字一句明明白白寫下「我們要鼓勵生育」,但說歸說,社區的規劃並沒有緊貼願景,例如全港數一數二多嬰幼兒的屋邨——天水圍天晴邨,很多媽媽就說在生活範圍裏處處不便。


於是,她們要不被迫自閉困在家中,要不只能在住處方圓一小時來回距離活動,「政府鼓勵餵哺母乳,四處卻沒有哺乳間。


出外一小時,就要趕回家餵奶。」


天水圍現在共有十二個公共屋邨,二○一一年,在區議會選區晴景區裏,零至四歲的嬰幼兒數目共有一二八八人,當中天晴邨的人口佔整個選區八成五。這個嬰幼兒的數字,僅次於沒有公共屋邨的西貢維都選區。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組織幹事陳緯綸(Alan)說,早前房署跟他們開會時,也曾提到,天晴邨是全港嬰幼兒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他們這些年接觸不少天晴邨的媽媽,卻發現她們滿肚子牢騷,事關雖然政府鼓勵生育、鼓勵餵哺母乳,而且嬰幼兒數目又反映社區有實則需求,可是她們的活動範圍裏,實在體驗不到政府重視這群媽媽。


兩小時餵一次奶 難離家太遠

Alan說,早前他們曾經與幾個媽媽在區內觀察,看不同設施如天橋、隧道、道路接駁、洗手間等,最重要的是區內究竟有沒有提供哺乳間。哺乳間,是讓育有初生嬰兒的媽媽可以踏出家門、不用日日夜夜困在家裏的重要設施。育有一個剛上幼稚園的女兒和一個九個月大兒子的阿欣說,「初生嬰兒,一般每兩小時就要餵一次奶,從開始吃的一刻開始計起,而嬰兒吃得慢的話,往往可以花上一小時。即是若在十二時開始餵奶,BB分分鐘吃到一時,然後二時又要再吃。」換句話說,在孩子出生最初的三個月,媽媽通常在家外最多只能停留一小時,就要找地方餵奶。可是若從天晴邨起步,一小時的距離裏,只有頌富廣場有一個哺乳室,而這哺乳室不止為天晴邨的媽媽服務,圍繞這裏的五條邨,有需要的話也只能來這裏。於是,即使坐完月,在孩子吃奶的頻率未減之前,基本上媽媽也很難踏出家門。


二十分鐘買齊三餐

久而久之,天晴邨媽媽都知道,若要在一小時回到家中,最遠其實只能到頌富廣場。她們不為消遣,只為打點家中日常所需,也顯得一點不容易。例如買餸,來回街巿需時四十分鐘,最後就只剩下二十分鐘在街巿裏買齊三餐,「不可以慢慢挑,不可以去到才慢慢想今天食乜餸,要事先寫好清單,去到買齊就走」。有時候,若家中年紀較大的孩子上課要添置什麼,其實都沒有時間去找哪裏可購到所需要的物品。


除了哺乳間,另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天水圍的道路設施,對要推嬰兒車或輪椅的居民是很大障礙。簡單一條送女兒上學的路線,學校明明在對面馬路不遠處,但由於路面沒有過路設施,上落天橋卻又要依靠落點奇怪的斜路,於是一段普通人用五分鐘走的路程,推着嬰兒車的媽媽卻要花上十五分鐘。


這天,我來到天晴邨附近的社區中心,一進門,就聽到三個天水圍媽媽對生活上遇到的不便議論紛紛。「政府用咁多資源,鼓勵人生育、餵母乳,到我們這些媽媽真的需要用時,卻原來樣樣都唔方便。」


1. 頌富街巿﹕ 日日畀人鬧阻路

幼稚園的上課時間,大約是早上八時至中午十二時,於是,很多天水圍媽媽在送孩子上課後,就把握這段空檔時間到街巿買餸,然後急忙回家打掃抹地,通常簡單打掃後就已經差不多中午,便又回到幼稚園接孩子放學。


有些媽媽,像小瑛,除了有開始上學的孩子,還有一個年紀更小的孩子,家裏沒人看顧小孩,就推着嬰兒車到街巿買餸。這天在街巿裏所見,推着不論是嬰兒車抑或老人輪椅的街坊,大有人在,走兩步就遇見一個。頌富街巿的人流高峰時段,就是早上八時至十時、幼稚園剛開始上課的時間。可是天天買餸的小瑛說,一個星期裏總會被人罵幾次,說她們阻路。據她們說,頌富街巿不算大,裏面檔與檔之間的通道不闊,人多的時候,其實無路行,「推車入去,行得很慢,會被埋怨阻礙,但我們沒辦法」。小瑛說,被罵得多,很尷尬,「驚咗,唯有一次過買多幾日」。但阿欣說﹕「堅持天天去街巿,就是想給小朋友吃新鮮的。」不能避開繁忙時間嗎?「哪有這麼多時間,要打掃要湊仔,回家後就不會再走出來了。」


每天出外,就是為了送孩子上學和買餸,所以所謂的一小時生活圈,最常走的路線,就是從天晴邨到頌富,再由頌富走回家,每天重複如是。


2. 頌富廣場﹕ 五邨共用一哺乳間

從天晴邨走到頌富街巿,頌富廣場是必經之地,天水圍媽媽一般會穿過商場,再到位於頌富廣場另一端的街巿。去街巿,其實並不是沒有第二條路線選擇,可以過馬路再沿天華路,但天華路屬大路,沙塵滾滾,而且要抵着無瓦遮頭、推着嬰兒車日曬雨淋。不過,商場其實也有不便之處,尤其對於推嬰兒車的媽媽更是不友善。要穿過商場,首先商場入口的玻璃門並非自動門,媽媽往往要一隻手推門,再用背頂住,然後將嬰兒車倒拉,才能入商場。


入門後,要到街巿的話,商場地面的一層是不能通往的,所以要先乘升降機到二樓,穿過商場再返回地面,但因為推嬰兒車的人的確很多,這天我跟小瑛和阿欣走這條路線時,也只好讓推車的人乘升降機,我和攝影記者另外乘扶手電梯。「試過扶手電梯維修,所有人都湧到升降機,就真的是災難了。」小瑛慨嘆。


Alan說,天水圍媽媽所說的障礙,雖然聽上去很瑣碎,但在影響她們每天生活,長期會造成困擾。另外,頌富廣場已被領匯接手,商場裏的店舖,是金舖、連鎖時裝店、運動用品店,「並不是一般街坊日常生活所需,例如文具店,本來這裏有一間的,但給趕走了,現在搬到遠一點、房署轄下的天恩商場,那兒雖然小一點,但租金較低,也有診所、幼稚園」。


不過,頌富廣場也有方便媽媽的地方,就是這裏有附近五條屋邨範圍內唯一一個公用的哺乳間。


3. 冤枉天橋﹕ 無升降機 焗「遊花園」

除了商場設計不方便,天水圍裏的道路設施也不單對推嬰兒車的媽媽不友善,甚至可以說是造成麻煩,尤其是行人天橋的設計。


其中一個例子是從天晴邨走到對面馬路的李兆基小學。若地面有完善過路設施如斑馬線或行人過路燈的話,天晴邨媽媽只需要接連過兩條馬路,就可以大約五分鐘便抵達學校。可是,看上去只在對面馬路的學校,最短路程是依靠用來穿越十字路口的行人天橋,一般人走路只需五分鐘(藍線示),但若推着嬰兒車,由於天橋雖然新建但沒有升降機,媽媽便要依賴斜路上落,而斜路出入口,並不是每個天橋落點都有。若沒有推車,可以用樓梯上落的話,大約五分鐘的路程,推着嬰兒車或坐輪椅的人,卻要走差不多二十分鐘(紅線示)。


4. 天秀公園﹕落後公園

在天水圍被稱為悲情城巿後,政府曾經一度嘗試改善區內設施,天秀路公園就是其中一個後來新增的休憩空間,讓住在區內較北部分的居民,可以不再依賴位置偏南的天水圍公園。


天秀路公園在二○○九年落成,雖然新建,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負責人阿靚卻說它的配套設施卻不怎樣先進,尤其這個很多天水圍媽媽喜歡帶孩子遊玩的公園,竟然沒有哺乳間。另外,公園南面的出入口,只能途經行人隧道,「那兒曾經有露體狂出現,唯一的入口也不敢用了」。


觸不到的地方……

5. 天澤街巿

天水圍,其實不止頌富一個街巿,但對於附近幾條屋邨來說,包括天晴邨、天頌、天富、天欣、天華,距離他們的住所最近。再遠一點的天澤街巿,雖然相對寬敞和人流較少,但因為太遠,媽媽都不會山長水遠到天澤買餸。


6. 嘉湖銀座

因為天橋斜路落點不方便,上天橋與落天橋也要兜大圈,從天晴邨到嘉湖銀座商場,不可能在天晴邨媽媽一小時的生活圈之內。「商場近在咫尺,如果有路直接行去的話,一個人走,十五至二十分鐘可到。但若要推嬰兒車,就要花一小時。」


7. 母嬰健康院

天水圍的母嬰健康院,位於天水圍公園南邊的天瑞街上,不過,因為路程不短,到了診所又要花時間排隊,阿靚說,曾經有天水圍媽媽跟她說,遇到情緒問題也不敢問醫生意見,因為每次看帶孩子醫生都要抓緊時間,趕着回家。


元朗

今年四月,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曾做調查,發現區內街巿物價較元朗區高百分之十五至三十。可是雖然天水圍屬於元朗區,但原來要從天水圍走到元朗,交通並不直接,尤其若在天晴邨出發,要先乘輕鐵,再轉西鐵,再轉輕鐵,去元朗所花的時間,差不多就可以直達旺角了。所以除非丈夫放假可照顧孩子,否則天晴邨媽媽平日都沒機會到元朗。


文 陳嘉文

圖 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編輯 胡可欣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