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慧麟﹕「食物」區隔 窮人受苦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20日 06:35
2014年09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餿水油席捲港台,打破香港食物比鄰近地區安全之神話。有華人地區,就有黑心食品,此言非虛。


在香港,有被點名之食肆麵包店,部分把食品下架,部分堅稱沒有入貨,但已有業界指出,每桶餿水油比荷蘭入口貨便宜一些,經濟誘因令黑心食材無得輸。同是雞尾包,連鎖麵包店賣5至6元一個,街坊小店硬撼壟斷企業,從食材入手,也只能4至4.5元一個。基層朋友,人工微薄,可慳就慳。過去幾天,路過街坊被點名之麵包店,仍有不少顧客。一般市民,在食物價廉與安全之間,選擇了前者!


當然,大家可把問題歸咎地產霸權,租金高企,街坊小店為了保持競爭力,不得不將貨就價。然而,有高級食肆呼冤,原來老字號供貨商供應的黑心豬油,只是比荷蘭入口的便宜十元八塊,更黑心的,原來是入口商。


黑心商人,無論租金多寡,一樣會製造黑心食材。你可以說,只要政府食物原料追蹤及加強檢測就可以了。這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半。


食物愈來愈貴,源於食材價錢飈升。食材價高,源於各國對食物安全及監管愈來愈嚴格。另外,鄰近國家走向富裕,愈食愈嘴刁,食材供不應求,新鮮食材更甚,令食物價錢愈扯愈高。


香港近20年,放棄本土農業,依賴入口食材。入口價錢貴了,基層市民較難負擔新鮮食物,只能與急凍、廉價、速食為伍。新鮮本地雞動輒索價180元,已成高中產才可以負擔的食物。新鮮本地有機蔬菜,16至18元一斤,基層只能買8元或10元一斤的、不知來自何處的蔬菜。


食物價錢有區隔,無公害的新鮮食材更貴,基層市民收入有限,沒法選擇,只能繼續與黑心食物為伍。貧富差距不只是一堆營養水平是否合乎世衛標準的數字,而是食物選擇與價錢不會造成安全食物只是一小撮富有階層的專利。若果政府只從監測食材入手,食衛中心也只能為有錢人服務。香港需要食物安全,更需要食物政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