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個客戶最近問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的問題。那就是:量化寬鬆政策是否一定會引致金融資產出現牛市? 他問這個問題的背景,是因為歐洲央行在9月4日晚上宣布了萬眾期待的一籃子措施(包括減息等),不惜一切的要對抗通縮。
要談這個問題,首先要界定一些定義。在這裏,我會集中討論任何現代經濟體的關鍵金融資產價值,例如股票價格、遠期利率和貨幣匯率。
為上述問題設定一個討論框架的其中一個方法,是討論量化寬鬆政策是否可以刺激足夠的增長,引致這些資產的相對價值變化。
我首選的測試,是看量化寬鬆政策是否能夠足以將經濟體系中的增值活動的分配,轉向有利於企業家,多於「食息一族」(Rentier,即是靠租金、利息、股息等生活的人)?
一個成功的量化寬鬆政策的「標準劇本」流程大致如下:
1. 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下跌至遠低於該國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2. 長期利率保持穩定,或者下跌至低於名義GDP增長率。
3. 股市持續反彈,肯定了「食息一族」和企業家之間出現了財富轉移(2013年的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量寬有條件下 才催生牛市
另一種則是較為「三心兩意」式的量化寬鬆,就好像日本在2002至2003年間試圖推行的「再通脹」(Reflation)政策。在那種情况下,貨幣匯率下跌得不夠,長期利率亦保持在名義GDP增長率之上,股市則停滯或向下。
還有,以往的經驗表明,要令量化寬鬆政策將股價持續推高,就一定要承諾該政策將推行至少兩年。若使用「維克塞爾」(Wicksellian)理論的框架,來看「自然利率」和當下的「市場利率」之間的關係,這就相當容易理解。
若貨幣的貶值幅度夠大,就足以在18個月內令經濟增長率上升。如果央行又能夠令長期利率在一段長時間內保持低水平,那麼「市場利率」就會下跌至低於「自然利率」,經濟復蘇將可以自行持續。這時,就具備了讓牛市真正出現的條件。
當然,如果在央行進行干預那18個月內,還有進行可以提高結構性經濟增長率(即「自然利率」)的供應端改革,那就更加有幫助。1992年的瑞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向歐元區的經濟體應用「維克塞爾」理論框架時,第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歐元的匯率已經接近理論上以原德國馬克計算的購買力平價(這是量度歐洲競爭力的方法)。
因此,若歐元貶值,將會大大刺激德國的經濟。而且,德國的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都遠低於德國的自然利率。所以,很明顯,歐洲若推行任何量化寬鬆政策,都會有助德國的出口增長。
歐元若貶值 意西法經濟恐收縮
不過,在歐元區內的其他國家,情况卻完全不同。在南歐,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理論貨幣單位兌美元的匯率,是超買了10%至15%。而且,在這些經濟體內,長期利率遠高於自然利率。這可以從她們的經濟中的私營部分持續收縮清楚看到;再加上企業盈利萎縮,令企業缺乏動機去進行資本投資。
這種惡性循環得以持續,是因為儘管從數字來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長期利率都已經很低,但不幸的是,仍然遠高於她們的名義經濟增長率(就好像日本在2002年至2003年間的情况)。
所以,總體來說,歐洲央行最近採取的行動,可能會令德國出現牛市;其他市場利率低於自然利率的國家,還包括瑞典、英國、丹麥、挪威和瑞士等。但是,若按照這一理論框架,由2007年開始至現時,投資者都應該對南歐避之則吉。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要談這個問題,首先要界定一些定義。在這裏,我會集中討論任何現代經濟體的關鍵金融資產價值,例如股票價格、遠期利率和貨幣匯率。
為上述問題設定一個討論框架的其中一個方法,是討論量化寬鬆政策是否可以刺激足夠的增長,引致這些資產的相對價值變化。
我首選的測試,是看量化寬鬆政策是否能夠足以將經濟體系中的增值活動的分配,轉向有利於企業家,多於「食息一族」(Rentier,即是靠租金、利息、股息等生活的人)?
一個成功的量化寬鬆政策的「標準劇本」流程大致如下:
1. 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下跌至遠低於該國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2. 長期利率保持穩定,或者下跌至低於名義GDP增長率。
3. 股市持續反彈,肯定了「食息一族」和企業家之間出現了財富轉移(2013年的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量寬有條件下 才催生牛市
另一種則是較為「三心兩意」式的量化寬鬆,就好像日本在2002至2003年間試圖推行的「再通脹」(Reflation)政策。在那種情况下,貨幣匯率下跌得不夠,長期利率亦保持在名義GDP增長率之上,股市則停滯或向下。
還有,以往的經驗表明,要令量化寬鬆政策將股價持續推高,就一定要承諾該政策將推行至少兩年。若使用「維克塞爾」(Wicksellian)理論的框架,來看「自然利率」和當下的「市場利率」之間的關係,這就相當容易理解。
若貨幣的貶值幅度夠大,就足以在18個月內令經濟增長率上升。如果央行又能夠令長期利率在一段長時間內保持低水平,那麼「市場利率」就會下跌至低於「自然利率」,經濟復蘇將可以自行持續。這時,就具備了讓牛市真正出現的條件。
當然,如果在央行進行干預那18個月內,還有進行可以提高結構性經濟增長率(即「自然利率」)的供應端改革,那就更加有幫助。1992年的瑞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向歐元區的經濟體應用「維克塞爾」理論框架時,第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歐元的匯率已經接近理論上以原德國馬克計算的購買力平價(這是量度歐洲競爭力的方法)。
因此,若歐元貶值,將會大大刺激德國的經濟。而且,德國的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都遠低於德國的自然利率。所以,很明顯,歐洲若推行任何量化寬鬆政策,都會有助德國的出口增長。
歐元若貶值 意西法經濟恐收縮
不過,在歐元區內的其他國家,情况卻完全不同。在南歐,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理論貨幣單位兌美元的匯率,是超買了10%至15%。而且,在這些經濟體內,長期利率遠高於自然利率。這可以從她們的經濟中的私營部分持續收縮清楚看到;再加上企業盈利萎縮,令企業缺乏動機去進行資本投資。
這種惡性循環得以持續,是因為儘管從數字來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長期利率都已經很低,但不幸的是,仍然遠高於她們的名義經濟增長率(就好像日本在2002年至2003年間的情况)。
所以,總體來說,歐洲央行最近採取的行動,可能會令德國出現牛市;其他市場利率低於自然利率的國家,還包括瑞典、英國、丹麥、挪威和瑞士等。但是,若按照這一理論框架,由2007年開始至現時,投資者都應該對南歐避之則吉。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