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蘇格蘭獨立公投本周四舉行,民調顯示反對和支持獨立陣營支持率接近,英國3位現任及前任首相上周紛紛出動,呼籲蘇格蘭留在英國,避免國家分裂。倘若蘇格蘭獨立成真,不僅對英國政經外交帶來嚴重衝擊,更可能在歐洲引發骨牌效應,令加泰羅尼亞等地尋求獨立的呼聲更為高漲。蘇格蘭獨立運動走到這一步,是倫敦當局長期漠視蘇格蘭人民訴求,加上首相卡梅倫輕率地拿國家命運作政治豪賭的結果;即使反對獨立的統一派最後在公投險勝,倫敦當局也必須認真檢討對蘇格蘭的政策,切實全面下放權力。
下放權力缺乏誠意
蘇格蘭人難忘壓迫
根據上周四公布的民調,反對獨立陣營獲得52%支持,僅比支持獨立陣營的48%略高,為防國家分裂,英國3大黨都拋開政治分歧,緊急組成「統一戰線」,承諾只要蘇格蘭不獨立,將給予蘇格蘭更大自治權。卡梅倫更在《每日郵報》撰文,希望動之以情,強調歷史上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攜手同心,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們急切地希望你們留下,我們不希望英國的民族大家庭走向分裂」。
然而對於卡梅倫政府臨急拋出下放權力提議,不少獨派蘇格蘭人都質疑誠意何在,蘇格蘭首席副部長斯特金便諷刺,如果倫敦政府有心給予蘇格蘭更多財政自主權,就不會等到公投前兩周才公布。事實上,卡梅倫過去曾3度否決對蘇格蘭下放更多權力的提議,他在2012年10月與蘇格蘭政府首席部長薩蒙德簽署蘇格蘭獨立公投協議,同意由英國國會授權,讓蘇格蘭議會有權組織今次獨立公投,就是因為他和統派人士普遍估計,只有三成左右的蘇格蘭人支持獨立,根本「難成氣候」,統派理應勝券在握。
當時卡梅倫一邊拒絕下放權力,一邊容許蘇格蘭民族黨領導的地方政府舉行獨立公投,就是押注大多數蘇格蘭選民在只有獨立或維持現狀這兩個選擇之下寧取後者,屆時倫敦政府還可高調宣稱,公投結果標誌蘇格蘭人首次以「民主方式」批准蘇格蘭成為英國整體的一部分。
可是卡梅倫顯然低估了蘇格蘭人長期以來對倫敦政府的憤怒和不滿。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恩怨可以上溯數百年,但對於現今的蘇格蘭人而言,令他們記憶最深的,恐怕還是戴卓爾夫人在位10年對蘇格蘭民生所帶來的沉重打擊。戴卓爾夫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蘇格蘭首當其衝,重工業和礦業遭到重挫,10年間,多間大型國企和礦場關閉,數以萬計的人被砸爛飯碗,長期失業情况嚴重;此外,戴卓爾夫人1989年更將蘇格蘭拿來作為試驗場,強推變相劫貧濟富的「人頭稅」累退稅改革,漠視蘇格蘭人的強烈反對,結果在當地觸發大規模的拒絕交稅運動。
雖然戴卓爾夫人最終因人頭稅政策倒台,然而這一役亦令到蘇格蘭人覺醒,決心追求成立蘇格蘭議會以及更大的財政「話事權」。獨派認為,只有結束倫敦政府強加給蘇格蘭的政策,當地才能變得更公平更民主。蘇格蘭人現在走到公投獨立這一步,某程度可說是倫敦政府多年來對蘇格蘭人民訴求的輕藐忽視,以及卡梅倫的鹵莽政治豪賭所逼出來的。不少分析都關注,一旦蘇格蘭真的獨立,北愛爾蘭的離心力也可能增強,英國不僅無法保住其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的地位,在G7、G20等國際舞台的地位也將下降,難再扮演美國最重要外交軍事伙伴的角色。
英揆豪賭打錯算盤
公投加劇社會撕裂
面對目前緊湊的公投形勢,倫敦政界正加緊以各式「威嚇」手段,例如警告蘇格蘭獨立後不能繼續使用英鎊、中短期內難望加入歐盟和北約等,阻嚇選民投下贊成票的意欲,但能否奏效仍待觀察。倘若蘇格蘭獨立導致英國分崩離析,卡梅倫和倫敦政治建制只能怪責自己。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一個嚴重撕裂的社會,公投並不是一個決定統與獨的良好決策工具,因為走向獨立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一旦決定便無法逆轉「推倒重來」的重大決定,社會必須存在普遍共識,而不應僅靠少數服從多數作決定,否則就很易出現「多數人的獨裁」(tyranny of the majority)。
以今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為例,若獨派險勝,逾四成投票反對獨立的蘇格蘭統派居民勢必感到難以接受,社會撕裂對抗定必加劇;若統派險勝,獨派的反彈也許會略少一點,但不代表他們會就此放棄,埋下事隔數年又再尋求獨立公投的「Neverendum」政治困境,社會撕裂同樣難以解決。
無論本周四的獨立公投結果為何,蘇格蘭統派、獨派還是倫敦政府都必須正視社會撕裂的問題。倘若蘇格蘭人最後選擇留下,倫敦朝野必須認真正視蘇格蘭人要求下放權力的合理訴求,在稅收、開支、福利等方面賦予蘇格蘭更多實權,不能試圖以花巧手段蒙混過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下放權力缺乏誠意
蘇格蘭人難忘壓迫
根據上周四公布的民調,反對獨立陣營獲得52%支持,僅比支持獨立陣營的48%略高,為防國家分裂,英國3大黨都拋開政治分歧,緊急組成「統一戰線」,承諾只要蘇格蘭不獨立,將給予蘇格蘭更大自治權。卡梅倫更在《每日郵報》撰文,希望動之以情,強調歷史上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攜手同心,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們急切地希望你們留下,我們不希望英國的民族大家庭走向分裂」。
然而對於卡梅倫政府臨急拋出下放權力提議,不少獨派蘇格蘭人都質疑誠意何在,蘇格蘭首席副部長斯特金便諷刺,如果倫敦政府有心給予蘇格蘭更多財政自主權,就不會等到公投前兩周才公布。事實上,卡梅倫過去曾3度否決對蘇格蘭下放更多權力的提議,他在2012年10月與蘇格蘭政府首席部長薩蒙德簽署蘇格蘭獨立公投協議,同意由英國國會授權,讓蘇格蘭議會有權組織今次獨立公投,就是因為他和統派人士普遍估計,只有三成左右的蘇格蘭人支持獨立,根本「難成氣候」,統派理應勝券在握。
當時卡梅倫一邊拒絕下放權力,一邊容許蘇格蘭民族黨領導的地方政府舉行獨立公投,就是押注大多數蘇格蘭選民在只有獨立或維持現狀這兩個選擇之下寧取後者,屆時倫敦政府還可高調宣稱,公投結果標誌蘇格蘭人首次以「民主方式」批准蘇格蘭成為英國整體的一部分。
可是卡梅倫顯然低估了蘇格蘭人長期以來對倫敦政府的憤怒和不滿。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恩怨可以上溯數百年,但對於現今的蘇格蘭人而言,令他們記憶最深的,恐怕還是戴卓爾夫人在位10年對蘇格蘭民生所帶來的沉重打擊。戴卓爾夫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蘇格蘭首當其衝,重工業和礦業遭到重挫,10年間,多間大型國企和礦場關閉,數以萬計的人被砸爛飯碗,長期失業情况嚴重;此外,戴卓爾夫人1989年更將蘇格蘭拿來作為試驗場,強推變相劫貧濟富的「人頭稅」累退稅改革,漠視蘇格蘭人的強烈反對,結果在當地觸發大規模的拒絕交稅運動。
雖然戴卓爾夫人最終因人頭稅政策倒台,然而這一役亦令到蘇格蘭人覺醒,決心追求成立蘇格蘭議會以及更大的財政「話事權」。獨派認為,只有結束倫敦政府強加給蘇格蘭的政策,當地才能變得更公平更民主。蘇格蘭人現在走到公投獨立這一步,某程度可說是倫敦政府多年來對蘇格蘭人民訴求的輕藐忽視,以及卡梅倫的鹵莽政治豪賭所逼出來的。不少分析都關注,一旦蘇格蘭真的獨立,北愛爾蘭的離心力也可能增強,英國不僅無法保住其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的地位,在G7、G20等國際舞台的地位也將下降,難再扮演美國最重要外交軍事伙伴的角色。
英揆豪賭打錯算盤
公投加劇社會撕裂
面對目前緊湊的公投形勢,倫敦政界正加緊以各式「威嚇」手段,例如警告蘇格蘭獨立後不能繼續使用英鎊、中短期內難望加入歐盟和北約等,阻嚇選民投下贊成票的意欲,但能否奏效仍待觀察。倘若蘇格蘭獨立導致英國分崩離析,卡梅倫和倫敦政治建制只能怪責自己。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一個嚴重撕裂的社會,公投並不是一個決定統與獨的良好決策工具,因為走向獨立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一旦決定便無法逆轉「推倒重來」的重大決定,社會必須存在普遍共識,而不應僅靠少數服從多數作決定,否則就很易出現「多數人的獨裁」(tyranny of the majority)。
以今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為例,若獨派險勝,逾四成投票反對獨立的蘇格蘭統派居民勢必感到難以接受,社會撕裂對抗定必加劇;若統派險勝,獨派的反彈也許會略少一點,但不代表他們會就此放棄,埋下事隔數年又再尋求獨立公投的「Neverendum」政治困境,社會撕裂同樣難以解決。
無論本周四的獨立公投結果為何,蘇格蘭統派、獨派還是倫敦政府都必須正視社會撕裂的問題。倘若蘇格蘭人最後選擇留下,倫敦朝野必須認真正視蘇格蘭人要求下放權力的合理訴求,在稅收、開支、福利等方面賦予蘇格蘭更多實權,不能試圖以花巧手段蒙混過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