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蘇格蘭公投牽動全球目光,遠至加拿大魁北克、近至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獨立支持者均緊盯,冀可吸取經驗。多名觀察家指出,今次公投出現有別於其他獨立運動的獨特現象,種族、語言、文化以至歷史恩怨未成為核心議題,蘇獨陣營爭取的與其說是純粹「復國」,毋寧說是挑戰社會經濟分配不公,開創了新型獨立運動。
少談種族 聚焦貧富不公
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政治學教授拉克澤爾(James Laxer)認為,魁北克省爭取獨立跟蘇格蘭公投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偏重種族淵源。克拉澤爾早前在《多倫多星報》撰文指出,蘇格蘭獨立所爭辯的議題「非常21世紀」,蘇格蘭人穿戴起民族服裝尋求復國之時,其實是在決定是否願意擺脫聚集全球最多巨賈的倫敦,挑戰由誰決定社會經濟秩序贏家輸家的機制。
蘇格蘭首席部長薩蒙德推動獨立議題時,確實少談民族主義,而是強調英國貧富懸殊,造成發達世界最不公平的社會。當英國考慮退出歐盟時,薩蒙德卻聲言蘇格蘭獨立的目的在於向更廣闊的世界開放。為爭取勝利,去年秋其政府提出《蘇格蘭的未來》白皮書,陳呈了一個類似北歐的進步國家願景。
魁北克獨派民族主義被批
相比之下,拉克澤爾認為魁北克獨立運動有違魁北克人黨創黨原意,變得愈來愈狹隘:「魁北克民族主義變得內向,愈來愈集中於種族淵源」。尤為明顯的是2012年9月在省政府選舉獲勝後,推出禁止魁北克省政府及公共機關職員工作時穿著具「炫耀性宗教象徵」,否則將予開除等方案。許多觀察家和宗教團體抨擊這一主張為仇視穆斯林等少數宗教社群。
年輕人盼「不一樣的未來」
美國布朗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布萊思(Mark Blyth)也指出,蘇格蘭獨立公投並未像西班牙巴斯克與加泰羅尼亞地區獨立爭議那樣以語言、文化及歷史恩怨等為焦點。他形容,英國過去30年間,要非施行「(貝理雅與白高敦的新工黨的)安全氣囊新自由主義」政策,就是採用「(保守黨的)類固醇新自由主義」政策,惟在這樣的國家裏成長的一代只見實際工資和就業機會減少,因此雖然支持與反對的表面論題都離不開「金錢得失」,但正如英國第4頻道經濟編輯梅森(Paul Mason)觀察,公投決定因素應是年齡,背後反映社會求變與求穩力量的拉鋸。
梅森指出,許多蘇格蘭年輕人希望有另一個選擇,他們會在酒吧裏為未來怎樣管治國家激辯至凌晨。他們知道脫離英國後,面對貨幣、銀行、債務、石油盈利不確定等風險,但很多人準備承擔,他們不願意再忍受無力影響倫敦政府的日子,認為尚有「不一樣未來」的可能。梅森相信,縱然9月18日否決獨立,但獨立將繼續成為人民對抗大政府與政治精英的辯題,「這樣的政治心態一旦形成便不會消退」。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