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北約上周四在英國召開峰會,烏克蘭危機和中東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坐大俱屬焦點。儘管烏克蘭東部傳出停火的消息,但西方並未打算減少向俄羅斯施壓,不僅威脅新制裁,還加強軍事部署針對俄國。這些舉措,對紓緩烏克蘭危機和西方與俄國的緊張關係全無幫助,只會兩敗俱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近日在談論重塑國際秩序時,提出必須承認其他地區的歷史文化和國家安全觀,這一富於智慧的忠告,值得美英等國領袖認真借鑑。
北約成員國在峰會強調,面對俄國的「破壞性」影響,北約將與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俄國必須從烏克蘭「撤軍」、結束對克里米亞的「非法吞併」。經濟方面,歐盟和美國考慮對俄國展開新一波制裁;軍事方面,北約一邊提出成立一支能迅速部署到東歐的快速反應部隊,劍指俄國,另一邊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約1500萬歐元援助。北約還邀請烏克蘭定期參加各類演習。
北約峰會軍事施壓
徒令局勢火上加油
這些措施,勢令西方與俄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火上加油。當前的烏克蘭內戰,本質上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烏東親俄叛軍背後的靠山是俄國,至於基輔政府則獲得西方全力撐腰。雖然俄國一直否認有軍事介入,但種種迹象確實顯示,俄國給叛軍提供軍事支援甚至安排軍人助戰;至於西方陣營方面,儘管北約未有公開直接向烏克蘭提供武裝,可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北約峰會期間說漏了嘴,爆出至少有 「一個國家」 向基輔政府提供高度精準武器。
美國國防部宣布本月將派美軍到烏西舉行聯合軍演,又準備與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在黑海舉行軍演,這些軍事震懾手段,跟俄國總統普京大放狠話,聲言兩周就可直搗基輔,又強調俄國擁有核彈「勿惹我們」,對緩和局勢同樣沒有幫助。同樣地,基輔當局最近通過法案取消該國的不結盟地位、採取爭取加入北約的方針,也只會令到形勢更為嚴峻。
現在西方和俄國應當做的是釜底抽薪,為烏東衝突降溫、避免互相挑釁,而非加緊互相恫嚇。美俄新冷戰陰霾籠罩,對地區穩定一點好處也沒有;至於美歐對俄國的制裁,不僅未有成功迫使俄國讓步,反而導致兩敗俱傷。雖然俄國受制裁打擊瀕臨經濟衰退,但歐盟同樣受重挫。歐央行上周四出乎市場意料宣布減息,一大原因就是經濟嚴重放緩、次季錄得零增長。
由阿富汗到中東戰亂、ISIS冒起再到歐洲烏克蘭危機,北約峰會今次議程之繁重,突顯了既有世界秩序正面臨劇變和全面重塑。在這一問題上,歐美領袖實應好好聆聽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忠告。
承認他國歷史安全觀
基辛格睿智應記取
基辛格近日撰文稱,西方所建立的世界秩序正瀕臨轉捩點,過去長期由西方社會概念所定義的國際秩序觀,無論是歐洲傳統上強調的權力平衡,還是美國所強調的「推動民主自由」理想主義,其實從未得到世上大多數地區所分享或認同,這種保留態度在當前烏克蘭危機和南海對抗中已顯露無遺;不同地區勢力圈的出現,更可能導致互相之間試探底線,引發動盪不穩。他認為,美國必須重新思考一連串問題,在演變中的21世紀國際新秩序中扮演負責任的角色,而當中一大重點,就是如何在推動普世原則價值之餘,同時承認其他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他們的安全觀。
基辛格這一分析實在是一矢中的。以烏克蘭問題為例,整場危機的核心,其實就是西方陣營謀求將烏克蘭吸納入其勢力範圍,不理會歷史文化,也不考慮俄國的國家安全觀,結果招來俄國的強烈反彈;今年初烏克蘭反對派在西方支持下以政變式手段奪權,更令俄國與西方的鬥爭白熱化。基辛格今年中曾警告,將烏克蘭變成東西方角力場,只會扼殺長遠建立一個能讓俄國和西方共融合作的國際體系的機會,克宮固然應當明白不能強迫烏克蘭成為其衛星國,但西方也必須明白,對俄國來說,烏克蘭從來不是一個外國,而是數百年來都屬俄羅斯的一部分,烏克蘭應當成為東西方的橋樑而非角力場,更不應加入北約。
同樣地,當前阿拉伯世界所出現的亂局,包括利比亞、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內戰,以至遜尼派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的崛起,某程度也是美國乘着2011年阿拉伯之春趁機插手搞局、罔顧當地歷史宗教族群矛盾所衍生出來的結果。面對當前亂局,歐美領袖應聆聽基辛格的睿智之言,避免令中東和東歐地緣政治形勢進一步惡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北約成員國在峰會強調,面對俄國的「破壞性」影響,北約將與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俄國必須從烏克蘭「撤軍」、結束對克里米亞的「非法吞併」。經濟方面,歐盟和美國考慮對俄國展開新一波制裁;軍事方面,北約一邊提出成立一支能迅速部署到東歐的快速反應部隊,劍指俄國,另一邊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約1500萬歐元援助。北約還邀請烏克蘭定期參加各類演習。
北約峰會軍事施壓
徒令局勢火上加油
這些措施,勢令西方與俄國之間的地緣政治鬥爭火上加油。當前的烏克蘭內戰,本質上是一場代理人戰爭,烏東親俄叛軍背後的靠山是俄國,至於基輔政府則獲得西方全力撐腰。雖然俄國一直否認有軍事介入,但種種迹象確實顯示,俄國給叛軍提供軍事支援甚至安排軍人助戰;至於西方陣營方面,儘管北約未有公開直接向烏克蘭提供武裝,可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北約峰會期間說漏了嘴,爆出至少有 「一個國家」 向基輔政府提供高度精準武器。
美國國防部宣布本月將派美軍到烏西舉行聯合軍演,又準備與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在黑海舉行軍演,這些軍事震懾手段,跟俄國總統普京大放狠話,聲言兩周就可直搗基輔,又強調俄國擁有核彈「勿惹我們」,對緩和局勢同樣沒有幫助。同樣地,基輔當局最近通過法案取消該國的不結盟地位、採取爭取加入北約的方針,也只會令到形勢更為嚴峻。
現在西方和俄國應當做的是釜底抽薪,為烏東衝突降溫、避免互相挑釁,而非加緊互相恫嚇。美俄新冷戰陰霾籠罩,對地區穩定一點好處也沒有;至於美歐對俄國的制裁,不僅未有成功迫使俄國讓步,反而導致兩敗俱傷。雖然俄國受制裁打擊瀕臨經濟衰退,但歐盟同樣受重挫。歐央行上周四出乎市場意料宣布減息,一大原因就是經濟嚴重放緩、次季錄得零增長。
由阿富汗到中東戰亂、ISIS冒起再到歐洲烏克蘭危機,北約峰會今次議程之繁重,突顯了既有世界秩序正面臨劇變和全面重塑。在這一問題上,歐美領袖實應好好聆聽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忠告。
承認他國歷史安全觀
基辛格睿智應記取
基辛格近日撰文稱,西方所建立的世界秩序正瀕臨轉捩點,過去長期由西方社會概念所定義的國際秩序觀,無論是歐洲傳統上強調的權力平衡,還是美國所強調的「推動民主自由」理想主義,其實從未得到世上大多數地區所分享或認同,這種保留態度在當前烏克蘭危機和南海對抗中已顯露無遺;不同地區勢力圈的出現,更可能導致互相之間試探底線,引發動盪不穩。他認為,美國必須重新思考一連串問題,在演變中的21世紀國際新秩序中扮演負責任的角色,而當中一大重點,就是如何在推動普世原則價值之餘,同時承認其他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他們的安全觀。
基辛格這一分析實在是一矢中的。以烏克蘭問題為例,整場危機的核心,其實就是西方陣營謀求將烏克蘭吸納入其勢力範圍,不理會歷史文化,也不考慮俄國的國家安全觀,結果招來俄國的強烈反彈;今年初烏克蘭反對派在西方支持下以政變式手段奪權,更令俄國與西方的鬥爭白熱化。基辛格今年中曾警告,將烏克蘭變成東西方角力場,只會扼殺長遠建立一個能讓俄國和西方共融合作的國際體系的機會,克宮固然應當明白不能強迫烏克蘭成為其衛星國,但西方也必須明白,對俄國來說,烏克蘭從來不是一個外國,而是數百年來都屬俄羅斯的一部分,烏克蘭應當成為東西方的橋樑而非角力場,更不應加入北約。
同樣地,當前阿拉伯世界所出現的亂局,包括利比亞、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內戰,以至遜尼派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的崛起,某程度也是美國乘着2011年阿拉伯之春趁機插手搞局、罔顧當地歷史宗教族群矛盾所衍生出來的結果。面對當前亂局,歐美領袖應聆聽基辛格的睿智之言,避免令中東和東歐地緣政治形勢進一步惡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