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法國等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周四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公布咖啡的第一份基因組草圖。研究揭示咖啡因在咖啡中的演化歷史,有助培育風味更佳、可抵抗氣候變化與害蟲的咖啡新品種。
研究人員對兩種最重要的商業咖啡——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和阿拉比卡咖啡(Coffea arabica)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前者入口有酸味和澀味,後者則不容易有苦澀味。研究人員說,和葡萄、番茄等植物相比,咖啡的基因更易生成生物鹼和類黃酮,這兩種物質與咖啡的香味和苦味等密切相關。咖啡中與咖啡因合成有關的酶,與茶和可可中的酶並不相似,這說明三者的咖啡因可能是獨自演化而成。
全世界每天消費約22.5億杯咖啡,去年全球生產87億噸咖啡。《科學》雜誌指出,隨着天然咖啡品種愈來愈少,科學界必須分享香味及風味等特徵數據,培育新品種,抵禦氣候變化和植物疾病的影響。
(綜合報道)
研究人員對兩種最重要的商業咖啡——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和阿拉比卡咖啡(Coffea arabica)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前者入口有酸味和澀味,後者則不容易有苦澀味。研究人員說,和葡萄、番茄等植物相比,咖啡的基因更易生成生物鹼和類黃酮,這兩種物質與咖啡的香味和苦味等密切相關。咖啡中與咖啡因合成有關的酶,與茶和可可中的酶並不相似,這說明三者的咖啡因可能是獨自演化而成。
全世界每天消費約22.5億杯咖啡,去年全球生產87億噸咖啡。《科學》雜誌指出,隨着天然咖啡品種愈來愈少,科學界必須分享香味及風味等特徵數據,培育新品種,抵禦氣候變化和植物疾病的影響。
(綜合報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