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修妍﹕提名門檻過半的數學題 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05日 06:35
2014年09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數學題:「香港特首每屆只得一人,按正常的『提名』概念,每位提名者只可提名一人作為特首候選人,例如當年某選委成員提名了董建華,他就不能再提名李福善。若然只有取得提委會過半數成員支持的人才能通過門檻,獲提名成為特首候選人,那麼,每屆提名程序完成後,將有多少人獲得提名呢?」


這數學題的難度應該不會超越高小程度。


答案是:沒有人或者只得一人。


題解:情境一:如果提名者的意願分散,例如若提名者意願平均分佈於3人,那3人將各獲三分之一提委員會成員支持,若提名者意願平均分佈於2人,那2人將各獲二分之一提委員會成員支持,在票源沒有集中的情况下,沒有人可以獲得過半數提名,無人能過得了門檻。


情境二:如果提名者的意願很集中,超過半數有權提名的人支持某一人,這人便能通過門檻獲得提名。


有可能超過一人通過門檻嗎?當然絕不可能,除非有天政府公布,兩個大於二分之一的數值加起來能夠不大於一。


但最多只得一人獲得提名,就太似北韓的選舉了,不好看。能解決這問題嗎?可以的,辦法總比困難多,將題目裏正常的「提名」概念扭曲一下,那就行了。很容易的,縱使特首空缺只得一個,但你叫提委會成員每人同時提名幾個人做特首,例如若你想提名程序完成後有3人獲得提名,你就說每人可以投3票,如果你想有5人獲得提名,大可說每人可以投5票,餘此類推。這種遊戲規則,看起來四平八穩,蠻漂亮的。


實際如何操作呢?是咁的,開始時先讓大家報名,這階段不重要,隨便找個標準都可以,就算讓普通市民只得自己支持自己就能交報名表,也無所謂。然後整理出一張名單,拿去給提名委員會的成員從中選出幾位特首候選人。且慢,什麼?「選出」?沒說錯,「選出」。提名委員會從一張名單裏經投票得出特首候選人名單,這個過程,不是我們平常用詞「選出」的概念是什麼?當然你亦可以用我們平常的另一概念:「篩選出」。因為這篩出來的名單會於下一階段交給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特首,故此為:先篩後選。


不過,既然政府和推舉這種選舉程序的人可以將「提名」這概念隨己意扭曲運用,任你跟他們辯論邏輯道理,他們仍然會自我感覺良好地對香港市民說:「這已經是真普選,無篩選。有票,你真係唔要?」因為他們已經在自我催眠:「這是馬,這是馬,這是馬……」


下一問題是:你是否也正在容讓自己去被催眠?「這是馬,這是馬,這是馬……」

作者為前中學校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