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央行量寬 怎買債惹爭議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05日 06:35
2014年09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根據歐盟的《里斯本條約》,央行禁止為成員國的債務提供融資,因此不能直接購買成員國的國債。歐央行過去只能提供一些「間接」量寬,低息貸款給歐洲銀行業,讓銀行購買歐元區外圍國家的高息國債賺取息差,從中壓低債息,相關國債亦可作為向歐央行再借貸的抵押。不過此舉迄今作用有限,銀行業的資金只是用來購買國債,並非向私人市場放貸,對實體經濟未能產生顯著效益。


有論者認為,歐央行當前應仿效英美放水,進一步壓低區內債息和市場利率,推高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製造財富效應,促進投資和消費。不過也有分析認為,英美復蘇過程中,很難判斷多少功勞是歸功於印鈔,多少是歸功於英美的經濟制度比歐元區靈活,而且提升資產價格對歐元區的作用,可能遠不如英美。雖然德國樓價隨熱錢流入而大幅升值,但財富效應似乎未外溢至其他經濟層面。


即使直接出手買債,歐元區也沒有共同的歐債可買,若按照經濟體大小決定買債規模,得益最大的自然是德國,若購買歐元區外圍一些被指未恪守財政紀律的國家債券,又勢惹德國反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