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若有政界李國能 今次政改會否不一樣長青網文章

2014年09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9月02日 06:35
2014年09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特首普選框架,感觸最深的是30年來致力爭取民主的人士,因為漫長歲月換來一個有政治篩選、無真正選擇意義的普選,他們參加反對行動來宣泄是可以理解的。激憤過後,會發現對抗解決不了問題,即使否決了政改方案,「後政改」時期的爭取民主運動進入新階段,不過,無論手法抗爭怎樣翻新,還是要尋求與中央對話商討,否則民主訴求不知道怎樣落實。因此,如何與中央互動,仍然是擺在泛民陣營面前的議題。


激憤宣泄過後

香港如何走下去

民主派對政局發展的感受和表現,「佔中三子」有一定代表性。朱耀明是1984年爭取民主的「高山大會」主要搞手之一;戴耀廷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兩名學生代表之一;陳健民以學者身分,10年來涉及3次政改事務,包括2005年民主派議員否決的政改方案,他力主通過,2010年的超級區議會議席使政改方案在立法會得以通過,都見他的身影。


可以說,社會上類似三子長期以來在不同崗位爭取民主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以為一波三折的特首普選,在2017年可以落實,但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使他們要面對民主夢不可能實現的殘酷現實,失望與沮喪之情,不難理解。前晚金鐘添馬公園的集會,一介書生、本來說話溫厚的戴耀廷,台上發言時的悲憤情狀,使人感受到他已經豁出去,採取過去不一樣的手段爭取民主。同樣地,類似佔中三子「化悲憤為力量」的人,肯定不少,因此,即將出現的抗命不合作抗爭運動,使民主運動帶有一點悲情色彩,此乃過去所無。


今次政改發展至極可能一拍兩散,除了少數因政改停滯不前而受惠的人之外,各方皆成輸家;有建制人士指摘泛民死抱公民提名不放,多次錯失了與中央商討的機會。不過,這個說法不全面。中央抗拒公民提名,泛民一度由激進勢力佔奪較多話語權,對中央與泛民溝通雖有負面影響,然而,有取態溫和學者、團體共提出了10多個並無公民提名的建議方案,尋求打開僵局,卻未獲理會,使中間溫和力量被排擠得靠邊站。中央與特區政府是權力機構,若願意解決問題,一定可以創造商討空間。


泛民陣營一度為公民提名覊絆,與泛民黨派未妥善處理有關。學生組織提出公民提名訴求,要求泛民黨派背書,學生一腔熱誠,一往無前,提出天馬行空的完美方案,無可厚非,但是作為政黨,對訴求的承諾要顧及可行性、能否在立法會得到三分之二大多數支持等實際情况,泛民黨派對此,顯然未有周全考慮。有人說學生搞作文比賽,可以寫得天花亂墜,但是在立法會有票的黨派,不應該被學生牽着鼻子走。這個說法,不無道理。


這個情况,或多或少反映泛民陣營缺乏一個德高望重、盱衡大局之後一言九鼎,對爭取方向可以起到重要影響力的人。2010年民主黨與中聯辦商討超級區議會方案,在泛民陣營遇到巨大壓力,當時德高望重的司徒華尚在世,他認為應該商討,以其重量級聲望、地位,頂住壓力,使政改方案得以通過。當年這場商討引起的爭議,迄今餘波未了,司徒華以其資歷、膽識和智慧,在關鍵時刻確實起了作用。現在舉目立法會衆多黨派議員,看不到有類如華叔的人物。搞激訴諸情緒的多,就缺有坐鎮大局之力者,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學識豐富、智慧高,然而膽識方面,未知是否與他的建制背景有關,起碼外間不知道在關鍵時刻,他曾經有過什麼舉措。


李國能學識膽識智慧

值得泛民學習

近期,前任首席大法官李國能發表文章,就一國兩制白皮書一些論述,提出異議,這篇文章,把重大議題寫得舉重若輕,而一語中的,充分顯示李國能的學識、膽識與智慧。文章論點,雖然內地學者不同意,但是李國能指出白皮書英文版本翻譯有問題,卻是獲得認同的。李國能雖然已經退休,每逢有法治、司法議題,他的發言、品題,仍然備受關注,往往起到一錘定音效果。法律界有李國能,起着壓卷之功,「華叔」逝者已矣,若有「政界李國能」,今次政改或許不至發展至現在的局面。


李國能除了有學識、膽識和智慧,他的方法也值得咀嚼。例如白皮書認為法官要愛國,李國能在文章中回以「法官無主人」,針鋒相對,毫不留情,但是即使京官讀之,也不會認為惡毒而抗拒。泛民陣營定義爭取民主運動邁入新階段,方法將從坐而言、更多地起而行,不過,無論分貝多高,最終都要中央聽得到,有時候,再大聲講話,對方可能因為抗拒而置若罔聞。無論怎樣,新階段民主運動的對手仍然是中央,如何使得中央願意商討,仍然是民主運動要處理的問題。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