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看到一個電視節目訪問胡應湘,其中有引述到投資界名人JP MORGAN的說話「要賺錢的話,一個方法是提供資本,另一個就是提供勞力」。我們如沒錢,就要去工作來賺錢,但當建立了資本後,就應買入一些資產如股票賺錢。其實,購買股票猶如是你提供資本給上市公司的老闆去營運生意,藉提供資本換來更佳的回報,但現今很多人對此都會膽怯怕輸。
肯冒險才會有回報
我一直說,「冒險才會有回報」,現今的社會卻漸漸變成了覺得自己曾交了稅,理所當然地年紀老邁時就要政府照顧,這樣永遠不會發達的。想想如果自己潦倒到每個月要靠政府的3000元去生活,是一定不會開心的。所以我們要摒棄了投資會有風險的概念,應該想想我們應挑選什麼來投資。
現在報章的財經版是非常不健康的,他們都會寫一大堆如認識了一些大戶,他以1.2元買入了大批某隻股票,現價是0.8元,那大戶坐擁數億身家,若貨源歸邊,就一定會暴升等等。我提供資本去買股票給別人營運,是看中營運者能提供有優勢的服務去替我賺錢,現在的情况卻變成了是我用2元去買了某隻股票,買了後就會有另一個愚蠢的人會用2.5元替我接貨,這就變成了我想去「打劫」下家,這就像街上見到的寶藥黨的行為。寶藥黨常說你買了後轉手會賺錢,但應撫心自問,為何會有人「益」你?
說回揀股,如你不想如上述的「投機」,就要想想買入股票的公司如何能提供一些不可或缺且可維持較長時間的服務或產品,從而長期資本增值的效果,這才是選股投資的正確態度。這過程必然會較慢,亦所以要趁早投資,如你在二十多歲時就已開始的話,就不必太心急去做一些太高風險的東西,大前提是去挑選一些長期的、不可或缺的、能賺到一些錢的東西來買,就如巴菲特覺得可口可樂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去投資並長期持有,結果就令他賺到很多錢。
外資湧入A股跌 滬港通不妙
年輕人如想快上位是應該去投機,但這種過程是遠比想像中辛苦的。因為你會知道不能持貨太久,要掌握短炒時機確實不容易。好像現在的滬港通是炒一個概念而已,一兩個月內就會完結,炒慨概念股很多時就像開時裝店,多數是賺頭蝕尾,最後甚至要割價清貨,要求的技巧和心理質素極高。
其實市面上有很多的新產品、新潮流、新政策等等,這就不斷有新的機會出現。如果是投機,有時是不知道結果是行或不行的,如我個人喜歡太陽能,但太陽能最終會否成功是沒有人知道的,只是你相信與不相信而已,如是投機,就會適當時走點貨,剩下的就會死守,這就是既投機,又投資了。
普通的投資者應該買多種類型的股票來既投機又投資,這會令心態較平衡,不用所有股票都要死守,有利可圖時套現部分就可降低風險。又長又短是我的風格,這樣就不用長期持有大倉而令自己有心理壓力。
我個人看滬港通並不太妙,因為A股不濟,如真好景為何整個8月A股都是如斯疲弱?外資不斷湧入但A股不升,就表示內地沽壓龐大,因此我覺得滬港通前景不妥,這樣只可投機而不可投資,又如太陽能、電動車等,我們都不能判定,但其很多時短時間內就有可觀的升幅,這就要看自己的眼光。現今最簡單的商業模式就是收租,這是可以計算的,是一定不會死掉的;另一種是「內容供應商」,如迪士尼近數年的大片不斷推出,但風險卻在下降,因為社交媒體令市場口味愈來愈集中,令強者愈強,大公司會較穩健。
現在一些網絡或新技術情况是不明的,但如太遲下注的話,則賠率就不吸引了,這就要在混沌時下注,但是如果這樣做是投資抑或投機是很難界定的。如是長線投資,簡單的以月供方式買入美股標普指數基金已能有不錯的回報,近年每年都有超過10%的回報。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60分鐘新視野》逢周六早上11﹕00-12﹕00播出 ,主持︰黃國英、劉羽葳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