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延後啟動政改五部曲 換空間避免玉石俱焚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12日 06:35
2014年07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下周二公布政改首輪諮詢報告,同日,特首梁振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啟動政改五部曲的第一部曲。今次政改,情勢發展至中央率同建制陣營與泛民陣營對壘,宛如兩列戰車全速迎面對開,準備對撼;於此嚴峻時刻,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恩榮認為社會需要更多時間尋求妥協空間,他建議特首延至10月才向人大常委會提交政改報告,其間社會按諮詢報告聚焦討論,讓各方有足夠時間評估形勢。宋教授的建議值得考慮。延緩五部曲能否使情勢好轉,不知道,但是按現行安排和各方劍拔弩張情勢,不延緩極可能玉石俱焚,因此,我們認為五部曲值得緩一下,期望收事緩則圓之效。(宋恩榮教授的文章今日刊A26觀點版)


政改爭議衆說紛紜

迄今未嘗實質討論

今次政改較過去幾次重要,因為關乎決定普選特首,這是30多年、涉及兩代人的期盼和爭取,整體社會的政治能量都調動出來,而事態發展,政改對於香港社會的意義和重要程度,已經超過普選特首。中央率同建制陣營與泛民陣營就政改立場,迄今雙方取態極其強硬,各不相讓,鼓足全力對抗,泛民陣營更動員市民準備對撼,若事態演變至佔領中環,香港的治亂安危就難以估計,而若佔中觸發衝突甚至流血,則對一國兩制會否帶來根本轉折,已經成為懸念。若今次政改失敗,並非未能落實普選、改制原地踏步那麼簡單,而是香港前途變得不明朗,愛護香港的人都應該謹慎對應。


政改爭議發展到這個階段,若再無其他情况、因素要考慮,則按中央一貫重申的原則立場,很難想像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決定,會滿足泛民陣營的訴求,因此,現在就啟動五部曲,出現極壞後果的可能很大。若各方(包括中央、建制陣營、泛民陣營、社會人士等)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都未能尋求可能妥協的空間,那是無話可說,但是整個爭議由去年3月開始以來(即是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喬曉陽在深圳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縷述中央的原則立場),香港社會根本就未曾有過實質討論,若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這樣一錘定音,為政改做出定調決定,嚴格而言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過去1年4個月,各方(包括中央在內)就政改只是講理念、一再重申原則立場、擺姿態,然後各自動員爭取支持。中央從未提出具體構思,嘗試探討有沒有可供妥協的空間;而民間提出的20多個建議方案,大多數並無中央決不接受的公民提名,而是按提名委員會的框架,尋求打開討論之門,不過,中央對於這些方案從來不回應,使香港社會感到被認為取態溫和的方案,連討論的機會也沒有,因而整體氛圍變得愈趨激進,中間溫和力量被擠壓得幾無立錐之地。


另外,社會與政治團體雖然就政改進行民意調查,包括探詢市民對一些民間方案的支持度,市民藉着這些渠道表達對政改的意見,但是因為缺乏聚焦討論,而政改議題本來就極其複雜,各方又把爭議操作得宛如泥漿摔角,市民看得眼花撩亂,對政改實質卻一頭霧水。例如真普聯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做的調查,發現68%受訪市民對民間和各黨派提出的特首普選方案,「一個都不知道」。市民對政改處於這種狀態,表達出來的意見參考價值有限,若這些不成熟甚至無知的意見影響了政改走向,將是十分危險的事。


政改爭議之紛亂,主要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政改3人組」完成的首輪諮詢報告,對各方意見、觀點應該有所梳理,形成一個框架,若政府主動引導討論,則市民可以在知情下參與討論,政黨與民間團體也可以深入溝通,嘗試求同存異,改變紛亂局面;中央與建制陣營可以透過這階段溝通,嘗試尋求與泛民陣營妥協的空間。這個過程,是要補回從未嘗試進行實質討論的空白,之後特首才向提交報告,啟動政改五部曲,在安排上更恰當。


尋求妥協空間

各方不應放棄

政改首輪諮詢,政府以「有商有量」營造和諧討論氛圍,但是諮詢以來,有商有量現實上從未出現。所謂商量,需要透過具體實質討論體現出來,不過,即使如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搞的飯局、早餐會等,都是各自表述,並無交集,有商有量云云,淪為徹頭徹尾的口號,對促進討論並未起到任何作用。這種情况,與最具話語權的中央不披露具體構思有關,不過,即使香港改變不了中央的行誼,但是香港在可控制範圍內的事情,應該爭取做到最好,若連分內事也放棄,香港就不應該抱怨了。藉着政改首輪諮詢報告,香港內部再進行溝通討論,嘗試尋求妥協,我們認為是特區政府應該做的事。五部曲延緩啟動,是避免局勢惡化的最後努力,中央、特區政府與香港社會都不應該放棄。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