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亞洲經濟增長持續領先發達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發展中的亞洲國家於未來數年的GDP增長可達6.6%至6.7%,而一眾主要發達經濟體只介乎2.4%至2.6%之間。受惠於經濟環境良好,區內企業盈利潛力及資金流管理不斷提升,亞洲債市亦開始發圍,孳息率不但比歐美吸引,而且違約風險更遠遠低於拉丁美洲,吸引歐美投資者前來尋寶。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董事兼亞洲信貸投資主管梅立中表示,過往歐美投資者對亞洲債市缺乏興趣,戒心頗重,參與度較低,尤其是房地產商發行的債券,因為很多歐美投資者都在金融海嘯中,吃過當地房產相關投資的虧,認定不宜沾手,但近年終於受其高息所吸引,同時為分散組合風險,而紛紛來到亞洲債市尋找投資機會,積極吸納優質債券。
回報相若 違約率遠低於拉美
亞洲目前有三大債市,分別是中國、印尼及菲律賓,比起同是新興市場的拉丁美洲,梅立中認為亞洲債市「靠得住」之餘,回報更高。亞洲及拉丁美洲高息企業債的孳息率分別為7.59%及7.18%,表面上吸引力相當接近,但亞洲的違約風險只有2.9%,而拉丁美洲卻高達5.9%,高下立見。
他續稱,以巴西與印度為例,兩者的估值相近,但前景卻大相逕庭,「巴西最近被降低信貸評級至『BBB-』,未來仍有下調壓力,亞洲則已經過很大調整,印尼的外匯儲蓄、經常帳赤字及外商直接投資等都有明顯改善,全賴上年貨幣貶值,收窄了貿易逆差,若然今年7月大選結果,由主張大力改革的雅加達省長維多多(Joko Widodo)勝出的話,將對信貸展望有正面影響」。
亞洲發債額每年增兩成
根據信用評級機構穆迪資料顯示,截至去年8月,亞太區的企債發行人只有939個,明顯北美和歐洲的3596及2007個為少。梅立中認為,亞洲債市的深度雖然未及歐美,但正不斷提高,2013的亞洲債市發行金額就有410億美元,截至今年5月底數字已達220億美元,按每年20%的增長計,估計今年有機會挑戰500億美元。
他說:「亞洲債市不斷發展,很多新發行人及行業加入,其實現時匯豐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只持有86隻債券,要在近千種作出篩選,其實具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內地民企,要深入調查了解,所以數量算是很足夠了。」
內房爆煲 出事集中在岸債券
不過,中國信貸緊縮加劇,近月接連發生企業債券違約事件,終波及內房板塊,浙江小型發展商興潤置業被爆出資不抵債,而很多亞洲高息債都由內房發行,該基金的資產組合中亦有三成為內房板塊,令人不禁擔心會否出現「爆煲」潮,拖累基金表現。梅立中認為機會甚微,他解釋:「近期違約事件多是在岸債券,我們持有的是離岸債券,雖然是兩者屬同一板塊,但質素有高低之分,能夠發行離岸債的內地企業實力普遍較雄厚,資金流動性充裕,絕對夠冚短債,違約機會較低。」
他補充,加上是次事件令在岸及離岸的內房債券出現拋售潮,反而為投資者提供賺取信貸溢價的良機。
明報記者
[余美玉 基金特區]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