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環價值」由正面變負面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8日 06:35
2014年07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如果沒有記錯,「中環價值」一詞是由台灣作家龍應台於2004年所創造,意指「中環」是代表香港資本主義運作的核心,它不但追求個人財富,講究商業競爭,並把「經濟」、「致富」及「效率」視為社會進步指標。


商家形象 變得「利字當頭」

有大學教授就指出,若把「中環價值」再深化解釋,還包括合約和法治精神、公平競爭、公平的遊戲規則等。當然,沒有任何的制度是完美,在「中環價值」表象的蔭蔽下,負面的活動如官商勾結、財團利益輸送、集權壟斷等反競爭的行為,卻都被合理化,令「中環價值」意思由中性轉為負面,更令大眾市民感覺「中環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愈走愈遠,片面地認為商家做生意永遠只是「利字當頭」,而不在乎社會企業責任、企業培訓等勞工保障及福利。


對此,且由筆者認識的一家洗衣企業老闆說起。該公司由洗衣收發店起家,之後不斷擴充營業,甚至發展特許經營,現時分店數目遍佈全港(40間分店及20間加盟店),更獲得了「香港最佳中小企獎」等名銜。不少人認為,洗衣服務屬低階級行業,賺的都是辛苦錢,要「洗出個未來」絕非易事。


但該洗衣廠老闆卻告知筆者,其成功之道是把中國的儒商文化引用於商業運上,公司管理層特別強調與員工建立緊密關係,即重視「人」的價值,同時把工序「人性化」處理。


「以人為本」易講難做

他表示,雖然部分員工的學歷不高,但他們工作勤力,充滿熱誠,亦具創意能力,其實只要僱主願意給予機會提拔,員工一定會為公司真誠付出,最終為公司帶來盈利增長。


當然「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講就容易、做就難」,若非筆者親身和他們的員工交談,從他們口中述說自己如何被改變和提升,真的很難相信。相對於其他企業,所謂「激勵員工」離不開兩道板斧,就是「恐懼」(fear)和「貪婪」(greed),即是靠炒人和派巨大花紅。反之,在這個洗衣企業,筆者看到更多關於真正激發員工潛力的人性化管理。


[黃元山 經管人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