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的反貪行動有着進入另一階段的走勢,開始令海內外憧憬向來「刑不上常委」的潛規則出現根本改變——從廣州巿委書記萬慶良,到軍委前副主席徐才厚,以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從前的秘書警衛開除出黨,短短幾天之間,反貪風暴愈颳愈烈,被調查的也由中下級官員逐漸向上轉進,內地社會盛傳的周永康案公布,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中共貪腐集團眾多
互保網絡難以根治
這次反貪風暴時間延續綿長,與以前走過場的閃電反貪之後閃電結束的政治運動式行動有所不同,其一是時間長,其二是牽涉面廣,其三是涉案者位階俱高。中共建政60年,既得利益早已盤根錯節,甚至出現成幫結派的惡劣現象。要撬動這種結構性貪腐,除了需要力度,更加需要決心,因為今天的中共是各個利益集團的結合,除了縱向的直下式關係,橫向網絡之間的互保,更是難以觸動的堡壘。現屆中共中央有決心朝這方向推進,剷除貪污山頭,切斷各幫網絡,有望從根本上推倒貪腐集團。
這次反貪行動初始時令人狐疑的原因,是行動只指向中下層官員,大老虎的屁股摸都沒摸,頂多在周邊轉進糾纏,無法直指核心。處理薄熙來案的觀瞻尤為莫名其妙,到底這是殺人案抑或是貪污案夾纏不清,民間更有說法認為是與政治鬥爭有關。如此表現,徒使民眾覺得這只不過是另一場中共內部權力鬥爭,與之前的歷次權鬥不同的,僅是以反貪形式體現而已,民眾不可能衷心支持。
不過,近期的行動確實令人眼前一亮,廣州的萬慶良、軍方的徐才厚,加上周永康的近身人員逐一出事,先前的懷疑開始消除,從地域到涉案者的身分,這場反貪風暴是跨幫派跨地區的行動,尋且有指向周永康的明顯走向,中共的刑不上常委的做法,已然開始出現變化,人們期待更多的貪官受查就逮,從而端正國紀黨風,還老百姓一個清白國家。
中共當年起家,除了是政治理念緣故,更多是在社會不公、正義難以伸張之下,老百姓走向一個更清廉政黨的另一選擇。事實上,建黨初期中共對反貪念茲在茲,1923年中共三大之後,劉少奇擔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主任,發現帳目混亂,俱樂部一名經理貪污挪用一千多大洋,於是作出大量制度重建,制定《消費合作社辦事公約》,這是中共的第一個反貪腐文件。迨至建政後,1952年的天津領導劉青山、張子善案,一舉槍決這兩名1930年代已加入中共的有功績官員,震動全國,老百姓咸認中共果然不同於國民黨。
反貪忌變政治運動
深入學校始可植根
可是,這一案也是老百姓至今記憶中的碩果僅存大案,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前巿委書記陳希同案及上海前巿委書記陳良宇案,兩人都是政治局委員,審訊到最後,人們感到中共對觸犯法紀的自己人尤其是高層官員,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老百姓不一定是要殺貪官謝天下,但對於所謂控罪是否便是起訴書所說的涉及金額數十萬到數百萬元,存在極大懷疑。因此,在新一輪的反貪風暴,中共務須做到高透明度,貪官的罪行披露要清晰詳盡及時,這才能令到老百姓心服口服,否則縱然刑上常委,都會被視為另一場戲。
睽諸過往內地幾場全國反罪惡行動,都以政治運動形式推行,1983年的滅罪運動,殺了一大片死囚,中間有多少是為了湊數的假案冤案,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可是反罪惡之後,社會風氣愈來愈差,治標與治本的分野,盡見於此。以香港從1970年代成立廉政公署以來的經驗,反貪不是殺幾個人判一堆人坐牢就能止息的社會惡疾,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若能從今次反貪風暴做起,案件的調查及處理堪可作為教材,融入教育課程,從學生做起,始能建立社會對貪污的正確觀念,長植於道德價值體系。
當然,同樣也以香港的痛苦經驗而言,若無法做好監管,反貪教育不夠徹底,反貪主管也會出事,前廉政專員湯顯明事件就是足以作為反面教材。廉政不是政治運動,是關係到後代子孫的巨大工程。周永康案的處理,以及從此引伸出去的廉政教育,將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台階。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中共貪腐集團眾多
互保網絡難以根治
這次反貪風暴時間延續綿長,與以前走過場的閃電反貪之後閃電結束的政治運動式行動有所不同,其一是時間長,其二是牽涉面廣,其三是涉案者位階俱高。中共建政60年,既得利益早已盤根錯節,甚至出現成幫結派的惡劣現象。要撬動這種結構性貪腐,除了需要力度,更加需要決心,因為今天的中共是各個利益集團的結合,除了縱向的直下式關係,橫向網絡之間的互保,更是難以觸動的堡壘。現屆中共中央有決心朝這方向推進,剷除貪污山頭,切斷各幫網絡,有望從根本上推倒貪腐集團。
這次反貪行動初始時令人狐疑的原因,是行動只指向中下層官員,大老虎的屁股摸都沒摸,頂多在周邊轉進糾纏,無法直指核心。處理薄熙來案的觀瞻尤為莫名其妙,到底這是殺人案抑或是貪污案夾纏不清,民間更有說法認為是與政治鬥爭有關。如此表現,徒使民眾覺得這只不過是另一場中共內部權力鬥爭,與之前的歷次權鬥不同的,僅是以反貪形式體現而已,民眾不可能衷心支持。
不過,近期的行動確實令人眼前一亮,廣州的萬慶良、軍方的徐才厚,加上周永康的近身人員逐一出事,先前的懷疑開始消除,從地域到涉案者的身分,這場反貪風暴是跨幫派跨地區的行動,尋且有指向周永康的明顯走向,中共的刑不上常委的做法,已然開始出現變化,人們期待更多的貪官受查就逮,從而端正國紀黨風,還老百姓一個清白國家。
中共當年起家,除了是政治理念緣故,更多是在社會不公、正義難以伸張之下,老百姓走向一個更清廉政黨的另一選擇。事實上,建黨初期中共對反貪念茲在茲,1923年中共三大之後,劉少奇擔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主任,發現帳目混亂,俱樂部一名經理貪污挪用一千多大洋,於是作出大量制度重建,制定《消費合作社辦事公約》,這是中共的第一個反貪腐文件。迨至建政後,1952年的天津領導劉青山、張子善案,一舉槍決這兩名1930年代已加入中共的有功績官員,震動全國,老百姓咸認中共果然不同於國民黨。
反貪忌變政治運動
深入學校始可植根
可是,這一案也是老百姓至今記憶中的碩果僅存大案,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前巿委書記陳希同案及上海前巿委書記陳良宇案,兩人都是政治局委員,審訊到最後,人們感到中共對觸犯法紀的自己人尤其是高層官員,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老百姓不一定是要殺貪官謝天下,但對於所謂控罪是否便是起訴書所說的涉及金額數十萬到數百萬元,存在極大懷疑。因此,在新一輪的反貪風暴,中共務須做到高透明度,貪官的罪行披露要清晰詳盡及時,這才能令到老百姓心服口服,否則縱然刑上常委,都會被視為另一場戲。
睽諸過往內地幾場全國反罪惡行動,都以政治運動形式推行,1983年的滅罪運動,殺了一大片死囚,中間有多少是為了湊數的假案冤案,仍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可是反罪惡之後,社會風氣愈來愈差,治標與治本的分野,盡見於此。以香港從1970年代成立廉政公署以來的經驗,反貪不是殺幾個人判一堆人坐牢就能止息的社會惡疾,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若能從今次反貪風暴做起,案件的調查及處理堪可作為教材,融入教育課程,從學生做起,始能建立社會對貪污的正確觀念,長植於道德價值體系。
當然,同樣也以香港的痛苦經驗而言,若無法做好監管,反貪教育不夠徹底,反貪主管也會出事,前廉政專員湯顯明事件就是足以作為反面教材。廉政不是政治運動,是關係到後代子孫的巨大工程。周永康案的處理,以及從此引伸出去的廉政教育,將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台階。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