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黃植榮過去主理新地的馬灣發展項目,他昨供稱新地根據政府消息,決定在馬灣發展。他認為此舉既可充分利用土地,亦給馬灣原居民一個機會「住好啲」。
黃表示,1990年代政府推出多項與新機場相關的大型基建項目,其中青馬大橋便穿過馬灣。新地當時根據政府消息,遂提出建議在馬灣發展住宅。他知悉大橋只經過馬灣,但無路進入馬灣,仍指項目是發展「好機會」,「畀村民有個好啲嘅安置機會,同時發展住宅項目」。
「畀村民好啲安置」
黃說,集團視馬灣發展為大項目,郭氏三兄弟皆參與決策。有關項目分三階段,包括重置馬灣村居民至島的另一側、興建珀麗灣及馬灣公園。黃負責首兩個項目,馬灣公園則中途交棒予同事。
黃說,當時政府關注馬灣項目,原因之一是擔心令青馬大橋交通量超負荷,「我感覺(擔憂)無理由,因為對交通容量影響微不足道」。他全權負責項目的交通事宜,最終與政府達成協議,建支路連接青馬大橋。他又說,為馬灣建設陸路交通,日後可方便珀麗灣住戶,「但我講過,目標不單止住宅」。
黃表示,1990年代政府推出多項與新機場相關的大型基建項目,其中青馬大橋便穿過馬灣。新地當時根據政府消息,遂提出建議在馬灣發展住宅。他知悉大橋只經過馬灣,但無路進入馬灣,仍指項目是發展「好機會」,「畀村民有個好啲嘅安置機會,同時發展住宅項目」。
「畀村民好啲安置」
黃說,集團視馬灣發展為大項目,郭氏三兄弟皆參與決策。有關項目分三階段,包括重置馬灣村居民至島的另一側、興建珀麗灣及馬灣公園。黃負責首兩個項目,馬灣公園則中途交棒予同事。
黃說,當時政府關注馬灣項目,原因之一是擔心令青馬大橋交通量超負荷,「我感覺(擔憂)無理由,因為對交通容量影響微不足道」。他全權負責項目的交通事宜,最終與政府達成協議,建支路連接青馬大橋。他又說,為馬灣建設陸路交通,日後可方便珀麗灣住戶,「但我講過,目標不單止住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