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兆輝﹕七一遊行人數的反思長青網文章

2014年07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7月05日 06:35
2014年07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一年又一年,今年已是12年了,我們研究中心的同事、同學義務參與遊行人數點算工作。以今年為例,一如過往,方法主要是派出兩組研究員分別在銅鑼灣波斯富街和灣仔軍器廠街設觀測點點算人數,同時派出第三組研究員在軍器廠街抽樣詢問遊行者,有沒有經過波斯富街,今年在不同時段訪問了3000多人,以此估計在銅鑼灣波斯富街和灣仔軍器廠街設中途加入人數的系數,最後通過下列公式算出遊行人數。


當然筆者所提供的方法也有限制和不足之處。例如,遊行人士如果沒有經過我們的兩個觀測點,就未能夠被點算。但經過這十多年的點算經驗,我們觀察到,一般大型遊行中途插隊人數約佔起點總人數的20%至40%。也就是說,如果把警方測算最高峰時集中的人數再乘以1.2至1.4,應已得出較客觀及可信的遊行參與總人數。警方今次指最高峰時有9.86萬人,乘以1.2至1.4之後為11.8萬至13.8萬之間,與我們所估算的總人數相近,與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稱的15.4萬至17.2萬人也相差不遠。另外,《南華早報》有利用遊行路線地面積、遊行圖片,再以人群密度推算示威人數估算為14萬,此方法的局限是無法計算中途插隊或離隊人數和未扣除遊行路線途中攤檔佔用的面積,但也可以用作參考。所以,綜合多方面的估算,今年的遊行人數應在11萬和15萬之間。如果遊行參與人數真有主辦單位所稱的51萬,也就意味在6小時遊行內,平均每分鐘有1400人的人流經過。當時在現場的朋友可以試想一下3條行車道的寬度,以當日的緩慢速度,如何實現每分鐘1400人的流量?根據傳媒報道,主辦方表示會計入行人路上的遊行人數,並在這個總人數(遊行路線上的人數+行人路上的人數)的基礎上再乘以1.5的中途插隊率。我們好奇的是:主辦方如何確定行人路上的人士都是參與遊行,並測算他們的人流量,又是如何得出這個1.5的中途插隊率?


堅持誠信才會贏得敬重

有人或許會說,遊行人數多少是一個政治而不是一個科學議題,政治本就充滿詭術,為何我們還要每一年都要參與估算?我們為的是求真、講誠信,提供一個客觀和可以經得起檢驗的數據。如果我們要展示香港社會的成熟度和優越性,誠信當屬其中之一。也只有堅持誠信,我們才會贏得協商對象和更普遍輿論的敬重。若果主辦方為了宣傳效果而隨意估測人數,以沒有誠信的方法批評政府沒有誠信,只會令香港陷入一個向下的惡性漩渦,不能自拔。警方在人流的管制(尤其是崇光百貨附近)應該可以更加改善;另一方面,原本3條行車線可以應付當天的人流,而主辦單位強行要佔用6條行車線,對其他道路使用者又是否公平?難道公平、 公義不是主辦單位的訴求嗎?主辦單位實應三思。


與此同時,我們着實應為參加遊行的人士感到自豪。天氣酷熱,中間又有暴雨,都沒能阻止男女老幼加入遊行隊伍。且與前幾年不同,今年的遊行主題少了一些個別組群的特別訴求,而集中關注民主、法治、官員能力等公共議題,是真正在為公眾利益而奉獻汗水。由於多方面原因,包括崇光附近的道路安排和主辦單位引導車輛不斷停駛的阻礙,隊伍行進緩慢,造成樽頸和擠塞,不少人阻塞在維園或者銅鑼灣長達數小時。但他們一直都安然忍受,鮮有衝撞。中策組前組長顧汝德曾感嘆,香港人是所有管治者都應喜愛的最佳人民——勤勞、禮貌、守秩序、願意自強不息,連遊行抗議都秩序井然。觸目所及,今年遊行的參加者絕大部分仍如此。筆者在遊行隊伍中遇到不少朋友,他們都是希望和平和理性地表達對現時政府管治和合理普選安排的訴求。另一方面,前線警務人員也是盡忠職守,確保整個遊行過程能安全地進行。在鐵馬的兩面,大家都不是敵人,雖然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同樣是守護着這個城市。


無論依據我們中心,抑或警方、港大民研的數據,都可以看到自2010年開始,每年七一遊行的人數都在持續上升。特別在近兩年失業率偏低、市場穩定的背景下,十幾萬香港人仍參與遊行已經是一個足夠強而有力的聲音。這個聲音說:這樣的人民有理有節,有社會責任感,他們致力於也配得上一個更民主更誠信的政治制度。刻意將參與遊行人數誇大用來做宣傳的人,顯示其對真實聲音的自信不足,有負民眾的信任。與此同時,如果因為是十幾萬而非幾十萬參與就對此聲音聽而不聞的人,如果不是掩耳盜鈴,就是太缺乏政治敏感度,錯判形勢。現今香港面對行政長官選舉的討論,實需要務實,重建互信協商,開出一條出路。現在面對的死結,正如今年的遊行一樣,不應刻意造成樽頸和擠塞。若政府提出一個合理和合法的選舉方案,立法會議員也不應強人所難,造成雙輸的結果。


在此多謝15位年輕人留守崗位由中午12時直至深夜12時,盡心盡力、一絲不苟,義務地參與點算、問卷調查和估算的工作。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


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