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在4月份啟動了「十三五」規劃的編製工作。這份規劃的實施周期從2016年到2021年,是習近平時代第一份完整的五年規劃。在這一周期內,既要讓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取得關鍵領域決定性成果,又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因此「十三五」規劃面臨多重壓力。
明年五中全會定論
五年計劃模式肇始自1953年,從「十一五」開始,「計劃」改為「規劃」,主要任務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國民經濟重要比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相對均衡的佈局。因此,歷屆中央領導層對該項工作極為重視。現在正在實施的「十二五」規劃,即是李克強任常務副總理期間親自主持編製的,而時任國家發改委綜合司長的石剛,在編製規劃期間的表現深獲李克強賞識,而在十八大之後成為政壇「黑馬」,出任李克強辦公室主任的。
按照通常程序,各部委、省市將在今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領域、本地區的規劃,並統一匯總到國務院,進而編製全國的「十三五」規劃,2015年下半年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討論,而後提交2016年3月全國「兩會」審議通過後付諸實施。
精簡規劃 避免過度干預
中國現今進入發展新階段,國內外面臨多重風險挑戰。內部而言,原有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房地產泡沫隱憂顯現,人口紅利和成本優勢消減,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外部來看,世界經濟增長格局、國際產業分工、全球投資貿易規則、地緣政治環境等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十三五」規劃必須充分考量這些因素,因應挑戰,向改革着力、富民傾斜、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聚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去實現公平、公正、均衡的包容性增長。
在民生領域,政府必須負起更大責任,清理欠帳,不能缺位。而在競爭性經濟領域,則應盡可能少編或不編規劃,讓市場主體通過競爭在發揮作用,減少政府過度干預,避免越位和錯位。這種規劃,應是規範政府施政、讓利於民的權力清單,而不應是體制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利益菜單。這才是公眾期待的「十三五」,而不單單是一堆遙遠的經濟增長數據。
5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陸續召開了4次座談會,聽取31名專家學者對「十三五」規劃的意見建議。值得注意的是,被五毛黨謾罵為「漢奸」的體制外經濟學家茅于軾也應邀與會。
此外,在「十三五」規劃過程中,一批重大課題將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吸納民間智庫意見,同時還將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來擴大公眾參與。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動作。
諮詢民間智庫 包容發展
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隨着中國社會利益格局的日益多元化、複雜化,要實現包容性增長,首先要構建包容性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生態,能夠聽取不同聲音。這是草根基層分享改革發展紅利的起碼前提,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作者簡介﹕內地時事評論員
明年五中全會定論
五年計劃模式肇始自1953年,從「十一五」開始,「計劃」改為「規劃」,主要任務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國民經濟重要比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相對均衡的佈局。因此,歷屆中央領導層對該項工作極為重視。現在正在實施的「十二五」規劃,即是李克強任常務副總理期間親自主持編製的,而時任國家發改委綜合司長的石剛,在編製規劃期間的表現深獲李克強賞識,而在十八大之後成為政壇「黑馬」,出任李克強辦公室主任的。
按照通常程序,各部委、省市將在今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領域、本地區的規劃,並統一匯總到國務院,進而編製全國的「十三五」規劃,2015年下半年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討論,而後提交2016年3月全國「兩會」審議通過後付諸實施。
精簡規劃 避免過度干預
中國現今進入發展新階段,國內外面臨多重風險挑戰。內部而言,原有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房地產泡沫隱憂顯現,人口紅利和成本優勢消減,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外部來看,世界經濟增長格局、國際產業分工、全球投資貿易規則、地緣政治環境等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十三五」規劃必須充分考量這些因素,因應挑戰,向改革着力、富民傾斜、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聚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去實現公平、公正、均衡的包容性增長。
在民生領域,政府必須負起更大責任,清理欠帳,不能缺位。而在競爭性經濟領域,則應盡可能少編或不編規劃,讓市場主體通過競爭在發揮作用,減少政府過度干預,避免越位和錯位。這種規劃,應是規範政府施政、讓利於民的權力清單,而不應是體制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利益菜單。這才是公眾期待的「十三五」,而不單單是一堆遙遠的經濟增長數據。
5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陸續召開了4次座談會,聽取31名專家學者對「十三五」規劃的意見建議。值得注意的是,被五毛黨謾罵為「漢奸」的體制外經濟學家茅于軾也應邀與會。
此外,在「十三五」規劃過程中,一批重大課題將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吸納民間智庫意見,同時還將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來擴大公眾參與。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動作。
諮詢民間智庫 包容發展
包容性增長最基本的含義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經濟增長。隨着中國社會利益格局的日益多元化、複雜化,要實現包容性增長,首先要構建包容性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生態,能夠聽取不同聲音。這是草根基層分享改革發展紅利的起碼前提,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作者簡介﹕內地時事評論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