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央文獻研究室上周五(6月27日)在國新辦開會,推介該室自去年12月以來編輯出版的習近平3本專著,分別是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關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看來這種介乎於語錄與文選之間的政治文本,受到中共新領袖的青睞。
與「摘編」相比,語錄過於簡略,往往淪為囫圇吞棗的機械教條;而動輒數卷的文選,則過於冗長龐雜。而「摘編」兼具精煉與系統,且具有極強顯示針對性,在政治傳播的效果比前兩者更佳,十八大之後被頻頻使用。「摘編」除彙總散見於官方媒體的各類講話、文章、批示外,還往往會披露一些此前未曝光的內部講話,因而絕不可小覷。
以《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為例,其中披露的4次講話,包括2012年11月15日、2013年6月28日兩次在中央軍委常務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28日在聽取濟南軍區工作匯報後的講話、2013年12月27日在一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內容都是首次對外公開。
甫掌中央軍委即強調創新
時間點首先就耐人尋味。2012年11月15日,是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舉行的日子,習近平在全會上當選為總書記和軍委主席。因此,此次軍委常務會議是新軍委的首次正式會議,也是習近平治軍歷程的起點。在第2天即16日,習近平與胡錦濤共同出席軍委擴大會議,完成交接班。15日的會議無疑是為此做了準備,而習近平在這次常會上就明確提出「軍委自身的工作方式也有一個創新的問題,要完善議事決策和工作機制,保證軍委工作反應靈敏、高效運轉」,這一思路後來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軍隊改革的重要內容,顯示習近平在這方面早有長遠佈局。
迅速介入軍委日常工作
而在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白天出席了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晚上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研究新疆維穩,加上此次曝光的軍委常務會議,勾勒了習近平治國理政統軍的日常工作軌迹。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軍委常務會議」這一最高統帥部的運行方式。回溯歷史,從1950年代開始,中央軍委長期實行辦公會議制度。文革中被軍委辦事組取代,後來恢復辦公會議。1979年,中央任命耿飆為軍委常委兼軍委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習近平也正是在此時調入軍委辦公廳工作。從1982年到1992年,軍委陸續取消了常委、辦公會議及秘書長,十四大之後僅設主席、副主席、委員,常務工作一般由排名第一的現役副主席主持。
從此次「摘編」內容可見,習近平對軍委日常工作有深度介入。這與其前任有所不同。一方面與習早年軍委工作經歷有關,更重要的是顯示了其強人政治風格和鐵腕掌軍的策略,三中全會首次將國防軍隊改革納入總體改革框架、軍中大老虎的落馬等一系列大動作,都與此息息相關。
濟南暗示或設陸軍司令部
「摘編」也首次披露了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在考察濟南軍區聽取彙報後的講話。濟南軍區是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統率8年之久的根據地,也是軍隊「大聯勤」改革的試驗田。習近平在濟南的講話,是迄今有關軍隊改革最為具體的表述,明確摒棄「大陸軍」思維、軍委要加強對陸軍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軍旅營體制等重大改革方向。軍情觀察人士認為,從這些表述來看,未來專設陸軍司令部的可能性大增。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摘編」當中有關軍事部分的28條內容中,有多達12條來自「2013年12月27日在一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與其他條目都註明具體場合不同,這次講話既對會議名義保密,內容佔很大比例,足見其高度機密重要。從語氣來看,這次「重要會議」應是核心層研究討論軍事改革的會議,並坦率指出當前存在的弊病。否則不會有「大家都有這方面的感受,都認為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的表述。
習近平在這次會議上指出,「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快推進軍隊改革,謀求軍事優勢地位的國際競爭加劇。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要把領導指揮體制作為重點。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要有緊迫感,不能久拖不決」,「限期把老舊裝備數量壓下來,為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由此可見,習近平對國際軍事競爭的密切關注與急迫心情。
作者簡介﹕內地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