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經緯﹕一顆子彈引發的百年爭論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9日 06:35
2014年06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以至世界格局影響深遠,西方傳媒因此早在年初便出現不少紀念一戰的文章。當年交戰的歐洲大國已完全走出一戰陰霾,各國領袖還可以一起紀念一戰並為和平祈願;但在觸發一戰的巴爾幹半島,一戰的陰霾仍未消散。


巴爾幹半島一戰陰霾百年未散

昨天(6月28日)是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亞薩拉熱窩遇刺100周年,薩拉熱窩昨天亦有紀念活動。為將奧匈帝國趕離波斯尼亞,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殺斐迪南,殊不知一槍卻觸發世界大戰。普林西普是否單獨行事的狂熱民族主義者還是受塞爾維亞指使、這場地區危機對觸發一戰有多重要,史家有不同見解。但對巴爾幹半島而言,有關普林西普的爭議卻絕非只是學術討論那麼簡單。


上世紀90年代一場內戰在前南斯拉夫各國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及克羅地亞等國仍然留下深刻烙印,當中尤以波斯尼亞為甚,該國至今仍然試圖維繫國內三族人。薩拉熱窩上周原召開一場關於一戰的國際學術會議,主辦機構之一法國駐波斯尼亞大使館原希望會議其中一個目的,是促進波斯尼亞各族和解,因此邀請三族學者參加,但會議未開便引起連串爭議。波斯尼亞塞族以及塞爾維亞認為會議旨在「抹黑」塞爾維亞,拒絕參加,塞國前總理達契奇(Ivica Dacic)更揚言:「塞爾維亞永不容許修改歷史,也不會忘記誰才是一戰的罪魁禍首。」


和解討論會未開始已屢現爭執

塞爾維亞一直視普林西普為民族英雄,對一戰歷史討論尤為敏感。去年澳洲史學家Christopher Clark出版的一戰暢銷書《The Sleepwalkers》,因對一戰戰爭責任問題有洞見,備受西方輿論讚揚,但該書對塞爾維亞不太客氣的論述卻引起該國大反彈。該書稱普林西普跟塞爾維亞情報機構有關係,又將塞爾維亞20世紀初的擴張政策跟該國在1990年代內戰犯下的戰爭罪行掛勾。塞爾維亞傳媒差不多一面倒反駁,指就算沒有普林西普,因為奧地利和德國的擴張野心,一戰遲早也會爆發;並稱塞爾維亞在一戰中跟奧地利和德國作戰,為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戰勝犧牲極大云云。


刺殺者身分定義隨政局變動

塞爾維亞人視普林西普為民族英雄,但在波斯尼亞人及克羅地亞人眼中,他卻是恐怖分子。值得注意的是,前南斯拉夫有關普林西普的爭議,是頗新的。普林西普在南斯拉夫時期一直被視為解放南斯拉夫民族奮鬥的英雄,但南斯拉夫瓦解後,他搖身一變成為狹隘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波斯尼亞境內的塞族歷史學者便認為,把普林西普視為恐怖分子是「帶着現時政治思維看歷史」,是企圖把所有罪責推到塞爾維亞身上的做法。薩拉熱窩大學歷史教授舍希奇(Zijad Sehic)亦認同,稱南斯拉夫內戰後,各民族對普林西普看法才如此南轅北轍。


這場歷史爭議說穿了其實只是巴爾幹半島現實爭議延續。塞爾維亞雖被西方視為上世紀90年代內戰惡棍,但塞爾維亞至今一直認為西方漠視其他參戰方的戰爭罪行,又奪去被視為塞族民族搖籃的科索沃,刻意針對塞國。巴爾幹半島當代恩怨難解,百年前一顆子彈的爭議當然也無法說得清。


林康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