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李素妍在是非聲中準備告別太空事業,當年與她一同在選拔中脫穎而出的高山也只是在韓國航空宇宙研究工作短時間,2010年公費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科學技術政策1年後便辭職創業。李受訪曾稱 :「我總不能憑藉那11天的太空飛行經歷活一輩子吧。能為我人生付出的只有我自己,我必須做一個了斷,尋找其他方向。」
韓太空技術依賴俄羅斯
與中日兩個鄰國相比,韓國的太空產業起步晚。政府在1996年始訂定20年航天計劃,極仰仗外國設施和經驗,處處受制於人。由於盟友美國拒絕提供技術支援,培訓李素妍、高山做太空人及製造「羅老」號火箭都靠與俄羅斯簽訂的合作計劃,然而俄國拒絕提供核心技術,韓方只能斥巨資購入,變相拖慢自身太空事業發展。
韓國原定2020年派出首名自行栽培的太空人,但自2008年李素妍升空以來,培訓工作似乎乏善足陳。當局缺乏長遠太空開發計劃,航宇院6年來整體研究投入不到40億韓圜(3057萬港元),沒有持續培訓太空人所需的實驗空間等基建。
(綜合報道)
韓太空技術依賴俄羅斯
與中日兩個鄰國相比,韓國的太空產業起步晚。政府在1996年始訂定20年航天計劃,極仰仗外國設施和經驗,處處受制於人。由於盟友美國拒絕提供技術支援,培訓李素妍、高山做太空人及製造「羅老」號火箭都靠與俄羅斯簽訂的合作計劃,然而俄國拒絕提供核心技術,韓方只能斥巨資購入,變相拖慢自身太空事業發展。
韓國原定2020年派出首名自行栽培的太空人,但自2008年李素妍升空以來,培訓工作似乎乏善足陳。當局缺乏長遠太空開發計劃,航宇院6年來整體研究投入不到40億韓圜(3057萬港元),沒有持續培訓太空人所需的實驗空間等基建。
(綜合報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