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葉製藥成本降幅不合理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5日 06:35
2014年06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噚日講咗一大堆關於綠葉製藥(2186)的「技術」及「模式」後,最現實都係要睇數。根據花旗的預測,綠葉今明兩年收入增長均為25%,算是不錯,但並不突出。但盈利增長卻異常快速,達90%及34%。為什麽呢?這要歸功於成本方面。花旗預期銷售及分銷成本比率(相對於收入)今明兩年將下降3.8及0.8個百分點,至51%及50.2%。行政費用比率亦預期下降1.4及0.5個百分點至4.4%及3.9%。淨利潤率因此預計會大幅提升6.4及2個百分點至18.7%及20.2%。


奇怪的地方就出在這裏。銷售及分銷成本比率今年為何改善那麼多?之前用突咗?研發費用比率今年跌1.4個百分點至6.3%。不是說重視研發嗎?為何開支不升反跌呢?龍頭股中生製藥(1177)及恒瑞(600276)研發費用比率約8%至10%,為何綠葉可以低那麼多?行政費用方面,搞上市應要花錢,但不僅是相對於收入比率,連絕對額都可以按年跌6%,筆者真的很佩服效率提升之快!


新藥要兩年後才體現貢獻

綠葉今年預測市盈率為24倍至26倍,跟龍頭估值一樣沒折讓。是因為研發概念?但原來新藥明顯的貢獻要到2016年才能體現(不是說研發是強項嗎?為何過去10年沒有新藥?),即現在至2016年有兩年的真空期。沒關係,反正過去主要的藥也是買回來的,包括銷售額最大的力樸素、血脂康、麥通納等,而不是自己研發的。但以現在醫藥股的高估值,是否能做到「平靚正」的收購仍是未知數。


參考當年四環上市 醫藥股或見頂

特別一提的是公司背景。綠葉原本早於2004年5月5日於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前身為「亞洲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招股價為0.28坡元。在2012年3月2日,鼎暉投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及新天域資本,進行收購安博凱(MBK Partners)手中收購綠葉55%的股權將之私有化。


記性好的讀者,這不是跟四環(0460)差不多,即私募基金新加坡私有化然後香港再上市嗎?還記得四環什麽時候上市嗎?2010年10月28日。醫藥股股價(以摩根士丹利中國醫藥指數為準)上一個周期什麽時候見頂?也是2010年10月!最後,這次發行股數當中三分之一是舊股。你懂的……。


股飈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二、三、五刊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