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在降低強積金收費上,與受託人角力經年,業界一直以「規模效應」不足而擋駕,稱收費下調空間不大。但消息人士指出,政府是次立場堅定,認為以涉資隨時達1000億元的供款,規模效應不足是託辭,決心立法監管逼受託人減價。
「規模效應」不足 政府指託辭
積金局近年一直催谷強積金減收費,可惜強積金自由行推出一年多,強積金受託人僅稍為減價回應市場。至去年底積金局再獻新猷,將140隻管理費低於1%或開支比率低於1.3%的基金,列入「平之選」,放在積金局網頁供市民選擇,務求進一步推動受託人減價。
不過,強積金管理費始終偏貴,回報亦不高,個別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甚至沒有回報。積金局唯有出手提倡推出核心基金,消息人士指核心基金醞釀超過一年半,政府與業界商討都無甚結果,故政府最終決定透過立法,「限死」管理費水平,逼受託人提供收費便宜的選擇予供款人。
面對強積金受託人的辯解,即基金規模細,管理收費沒有下調空間,消息人士表示,政府認為強積金涉資之巨,規模細之說根本不能成立,更指「咁大筆生意畀咗業界,如果真的有受託人做不到,離開市場是好事」。至於早前有市場期望政府出面做核心基金,政府中人表示,經評估後認為由政府負責,不會比業界做更便宜,只要能立法限死管理費水平,最終可達至相同效果。
「規模效應」不足 政府指託辭
積金局近年一直催谷強積金減收費,可惜強積金自由行推出一年多,強積金受託人僅稍為減價回應市場。至去年底積金局再獻新猷,將140隻管理費低於1%或開支比率低於1.3%的基金,列入「平之選」,放在積金局網頁供市民選擇,務求進一步推動受託人減價。
不過,強積金管理費始終偏貴,回報亦不高,個別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甚至沒有回報。積金局唯有出手提倡推出核心基金,消息人士指核心基金醞釀超過一年半,政府與業界商討都無甚結果,故政府最終決定透過立法,「限死」管理費水平,逼受託人提供收費便宜的選擇予供款人。
面對強積金受託人的辯解,即基金規模細,管理收費沒有下調空間,消息人士表示,政府認為強積金涉資之巨,規模細之說根本不能成立,更指「咁大筆生意畀咗業界,如果真的有受託人做不到,離開市場是好事」。至於早前有市場期望政府出面做核心基金,政府中人表示,經評估後認為由政府負責,不會比業界做更便宜,只要能立法限死管理費水平,最終可達至相同效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