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聯儲局議息會議未有驚喜,股市反應相對平靜,但金價卻在一天後作出激烈反應,單日急升逾3%,即使周五有回吐,但全周計還是錄得明顯升幅。金價急升的短期因素,包括耶倫繼續保證超低息,引發通脹和負利率的擔憂,以及烏克蘭、伊拉克局勢的地緣政治影響。中長期來看,全球貨幣市場正趨多元化,為黃金帶來持續支持。
香港時間上周三議息後,金融市場表現平靜,但周四金價卻出現異動,急升3.3%,為13年9月18日、聯儲局「彈弓手」以來最大升幅,再對上一次則要數到12年6月1日,全球開始炒作QE3。市場在金價急升後找解釋,指耶倫無視通脹升溫而堅持低息的立場,既會令通脹和負利率形成惡性循環,也令持有黃金成本降低。
美續低息 持黃金成本降
傳統來說,金價的作用主要是避險、對抗通脹、對冲美元下跌,以及金飾需求。論避險,當前確實有地緣政治風險,例如烏克蘭與親俄分離子衝突升級,據說雙方軍備已升格至裝甲車、坦克等重型武器,近乎爆發大規模內戰;伊拉克方面局勢則較為複雜,美國似乎將兩派衝突視作政治事件,貿然出兵無助解決問題,對金價好壞參半。但一來烏伊戰事已擾攘了一段時間,又看不到戰事範圍會擴大,不足以支持金價爆升。
至於通脹,美國家庭住戶的槓桿已大幅回落,佔GDP比率由高峰期的95.6%降至77.2%,回到02年的水平,同時企業又坐擁巨額現金,無論經濟和通脹均已具備穩步回升的基礎,除非華府急速去槓桿;歐元區政府槓桿持續高企,僅靠央行掩護和暫停公共緊縮開支才告鬆一口氣,復蘇基礎相對薄弱,就算擺脫通縮,通脹亦升不起。中國去槓桿只停留在口邊,若瑞信指金融危機已推遲半年,意味中央暫時已排除了撇帳的可能,改以IPO開閘、同時加碼QFII、推出滬港通引資,以加法來降低淨負債率,效果如何有待觀察。整體來說,聯儲局堅持超低息政策,市場擔心通脹升溫有根有據,拿來與70年代的錯誤政策相提並論亦未必為過。從金價周線圖3底背馳來看,通脹風險不容低估。
至於美元下跌,今年除了兌歐元持平,兌人民幣轉強之外,無論兌英鎊、日圓、澳紐元、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等均轉弱,然而金價以不同貨幣計算,均錄得像樣升幅。以歐元計升10.9%;日圓計升日圓升6%;英鎊計升6.4%;澳元計4%;印度盧比計升5.8%;以人民幣計升12.7%。情况已非單純對冲弱美元,而是買金來保值,又或者飾金需求足以推動跑贏各種貨幣。
人幣外貿地位升 長遠削美元角色
或許美國當前經濟基本面最好,中國最令人憂慮,但一個不能抹殺的事實,中國是全國貿易最大國,2013年外貿總額突破4萬億美元。一來對主要經濟體的貨幣互換和直接兌換相繼落實,今後外貿使用人民幣數量勢將大增;二來內地積極推進人民幣計價期貨市場,工業原料已多數應市,上海自貿區的黃金國際版又年內出台,原油期貨亦正加緊步伐,10月就有滬港通,一下子將20多萬億元人民幣的股市供國際投資買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跳的速度發展。雖然短期內難動搖美元主導地位,但重要性趨弱卻屬不爭事實。
金礦金飾股價殘 小注博轉勢
此外,中國正試圖改變貨幣系統,擺脫外匯佔款主導的基礎貨幣投放方式,這意味中國對美債需求將持續滑落,甚至現有外儲或改為對外直接投資,如基建、物業、資源商品等。另一方面,人民幣開始成為國際間外匯儲備的對象,而中國又是國際原油頭號買家,油元體系會否亦被動搖?貨幣呈多元化格局,作為傳統保值工具的黃金,在環球流動性氾濫的今天,地位反而不斷提高。金價短期走勢難以預料,但金礦股和金飾股均處於多年低位,上周急彈但相距低位並非太遠,值得考慮小注博轉勢。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