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容乃大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3日 06:35
2014年06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女兒家予申請入讀美國著名寄宿中學,競爭激烈,絕不比在香港入讀名校容易,對手很多都是國內家底厚、成績佳,在虎爸虎媽的調教下十八般武藝件件皆精的小孩,再加上下過苦功,考SSAT(美國中學生的學能測驗)的成績都是接近滿分。作為一種經歷,讓家予明白真實世界的弱肉強食,未嘗不是好事。女兒事後問我﹕「爸,外面的競爭那麼激烈,作為香港人,有什麼優勢呢?」我想了一想,告訴她﹕「寬容。」


國際視野體驗 仍是優勢

香港最近在全球競爭力排行榜中排名下跌, 成了報章頭條。這些排行榜五花八門,套句曾鈺成主席的話﹕「每個提起我們缺點的人,我們都應該感謝他。但是也不用太過認真。」但是不認還須認,如何面對(再不說迎接)祖國的崛起,是每一個關心香港前途的人心底裏都在問。


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增長率比發展中的經濟為低是正常的。走得前,基數高,未來增長率自然沒有早期那麼出色。撇開起步點不論,一些香港過去擁有的獨特優勢,的確在新中國裏面亦會慢慢褪色。


前海兩年前出台,很多人都擔心香港會被邊緣化;到了上海免稅區,中央開放經濟的決心和不願意將全部的籌碼都壓在香港,愈來愈明顯,這是可以理解的。


香港人也不用妄自菲薄,我認識一位內地朋友,女兒去年高考成績勉強是可以考入北大清華的,但她的志願卻是來香港的城市大學選讀商科。從大學的排名來看,絕對是捨高就低,然而她很嚮往香港的國際視野和體驗。當然另外一個考慮是移民,因為四年大學之後,畢業生如果在香港找到工作,再多三年後便可以拿到香港的身分證,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之後的出路便更寬。


中國近年經濟崛起,因為規模龐大,實在很懾人。但是, 我覺得我們絕對可以站得更高更遠一點,五十年後的香港人是怎樣的呢?不一定要是我們般土生土長在香港受教育的,有很多是新移民的下一代。不少經濟研究都指出,新移民的第二代是最具競爭力的,他們既繼承了上一代吃苦和冒險精神,再加上得到比父母親更高的教育,加起來便可以很厲害。


港人身分 可更廣更闊

怎樣界定香港人呢?是用出身地點?是用身分證?還是用價值觀?有人說香港沒有文化,只有文明。文明其實就是一套大眾接受的價值觀。我寧願香港是一個海納百川、貫通中西的城市。50年後的香港人,可以是在天津出世、在美國長春滕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香港任職跨國公司、住滿七年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後、孩子在香港出世,非常享受這地方的自由和活力,亦以身為香港人為榮。


我並不支持本土派。


[張宗永 翼之聯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