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證券行以超市現金券吸引投資者入飛認購手法新鮮,惟有業界人士指出,這種手法或有「踩界」之嫌。事實上,市場多年來一直盛傳為確保獲足額認購及符合最低認購人數要求,有安排行會為新股製造「人頭」,其中安排內房股寶龍(1238)上市的工銀國際,早前更遭證監重罰5000萬元。
2009年小型內房寶龍地產(1238)上市,招股反應欠佳,時任保薦人的工銀國際疑未對由寶龍介紹的一批認購者進行足夠審查去確定其獨立性就向港交所呈交證明函件,後被證監調查,結果上月工銀國際因此被重罰2500萬元,成為自洪良上市案後,證監會開出的最重罰單。
樓市看淡 內房半數認購不足
券商、投行界之所以不遺餘力為內房新股「造勢」,與內房股近期乏人問津有關,過去一年招股的8隻內房股中,半數在公開招股部分認購不足。自內地收緊對房地產的調控後,影響行業的負面因素只有愈來愈多。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有一半樓價下跌,而一線城市如上海更是兩年來首次錄得跌幅,令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成隱憂。
大型上市房企割價求售的亦壓力更大,在銷情低迷下,多間內房在今年首5個月的銷售總額,與全年目標仍有明顯距離,除恒大(3333)的達標率過50%之外,融創(1918)、潤地(1109)及世茂(0813)的達標率連四成都未有。
對於成功在港上市是否有信心,國瑞主席及總裁張章笋昨於發布會上表示,雖然近期內地房地產行業和內房股表現不特別好,但中國經濟仍是健康的,而在眾多行業中,房地產仍是盈利能力十分強的行業,目前行業基本上盈利增長都有15至20%。因此,他認為內地房地產業不應被香港市場看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