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己人查自己人 舊制早受詬病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21日 06:35
2014年06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核數師的監管職能,目前主要由香港會計師公會執行,而2006年成立的財務匯報局,則主要是就上市公司,可能在審計或匯報方面的不當行為,展開獨立調查,並將個案交由香港會計師公會跟進。然而,原意避免「外行人管內行人」的做法,卻因業界人士擔任監管者,受市場質疑獨立性。


近年來不少上市公司涉及財務造假,關鍵都在於會計工作上,但偏偏問題公司卻非由公會揭發。同時,公會亦曾被詬病個別個案調查時間太長,處分未夠阻嚇力,難免予人有「自己人查自己人」的感覺,動搖公會的公信力。故此,政府成立財匯局,並收回調查及處分權力,改革制度之餘,並削弱公會權力。


公會:追上國際主流 改革合理

中小型會計師行大聯盟發起人之一、信永中和(香港)副管理合夥人盧華基稱,政府今次的建議,改變公會過去擔當的角色,「肯定是削弱了公會的權力,對公會有很大衝擊」。


不過,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則表示,公會早已建議由獨立機構,審查及裁決違規核數師,「香港要跟上國際主流,故改革很合理,不覺得公會於新制度下被削權。」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出,早在2009年發生亞洲果業事件時,他已反映公會獨立性成疑的問題。「你看這些年來,會計師公會有沒打過大老虎?」他舉例群星紙業(3868)會計造假,出手的是證監會,卻不是會計師公會,「所以公會把權交出來也好,避免日後瓜田李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