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停一停靜一靜 別做野蠻父母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8日 06:35
2014年06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月,一幀照片引來不少家長的討論。一名媽媽因為未滿3歲的兒子在街上哭鬧,一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把他塞進街邊的垃圾桶。網友紛紛在網上發表留言,有人不屑這個野蠻媽媽的偏激行為,然而也有人指出自己亦曾因子女頑皮而變得不理智。專家表示,家長在教仔時出現情緒起伏也很平常,所以最重要是學習如何保持良好心情,才能避免成為野蠻父母。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元朗及屯門)王美玲表示,很多家長也明白教導孩子時需要冷靜,可是當情緒激動時,理性總會被拋諸腦後,就像掉孩子入垃圾桶的媽媽一樣忽然「火遮眼」,即使平日多冷靜,也難以在剎那間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這是要靠家長平日的練習,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


了解孩子不同階段個性

王美玲說,香港的父母着眼點都放在孩子的智能發展上,往往忽略他們的情緒發展。「小朋友1、2歲時可以做到什麼,很多家長瞭如指掌,卻不知道某個年紀的情緒反應是怎樣。以事件中的小朋友為例,他未夠3歲,而家長又不明白2至3歲小朋友的特性是固執、跟隨常規和不喜歡改變,所以當他知道因天雨關係不能到超級巿場,即使家長怎樣解釋他也理解不到,所以家長應按孩子的年紀和特性向他們提出合理的要求。」


王美玲指這個年紀的小朋友也很容易發脾氣,家長應該給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和空間,平時可以在家中多練習。「他們發脾氣時,的確會令父母不開心,但父母也應鍛煉自己的情緒。孩子哭鬧時,你說要給他冷靜,可是你卻在旁不斷罵他,或者冷言冷語地說他不是,那根本不是讓他冷靜的方法。家長應該跟孩子說讓他繼續哭,然後自己離開現場做其他事情,偶爾又回去望望他,給他抹抹眼淚,表示你依然關心他。他在哭的時候,家長可能會感到很辛苦和難受,然而這也是一種情緒操練,當你走開做別的事情,回來後又可能是另一種心情。」


多諗「招式」 應付孩子哭鬧

王美玲提醒家長要明白孩子會把不開心發泄出來,但她指出這個年紀的孩子另一種特點是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忘記不快,爸媽可以把握這點,用其他事物來分散其注意力。「家長把孩子丟進垃圾桶是因為技窮,出此下下策對付孩子,是因為家長再沒有別的『招式』去應對。所以,父母應該在平日想多幾套應付孩子哭鬧的方法,這些技巧可透過家長工作坊學到,或向專家和其他家長借鑑。例如多帶幾樣孩子喜歡的東西出門,這套不管用,便用下一套,不要讓自己走進死胡同。」


文:鍾家寶、顏燕雯

圖: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統籌:陳詠詩

編輯:王翠麗

美術:Money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