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來,激進勢力在參與遊行示威之後,都「上演」下半場,主要是衝擊警方防線,這種情况,使遊行示威參與者使人稱道的素養文明,已經蒙上污點;近期,激進勢力變本加厲,經常騎劫示威場合,直接與執勤警員對抗衝突,上周五立法會外發生的暴力場面,就是最新例子。本周五財務委員會再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區前期工程撥款議案,互聯網上有人號召屆時包圍立法會,並教唆攻入立法會大樓的方法,一場立法會大樓攻防戰,蓄勢待發。激進勢力埋首追求對抗,已經引起社會不安,我們相信警方有能力應對挑戰,而事態暴露激進勢力的危險性,整體社會應該與之切割,壓縮他們假市民、民主之名以行惡的空間。
激進勢力事先張揚
周五再攻打立法會
上周五,在立法會外集會示威的人,新界東北居民只佔少數,大多數是關注此事的團體和人士,他們是衝擊立法會大樓的主力,從電視屏幕所見衝擊的暴烈程度,使人觸目驚心,大樓玻璃若在衝擊中粉碎,以當時大樓內外人馬沓雜,相信不少人會因而受傷。立法會大樓內外有錄影設施,從高空和近距拍攝各個入口遭受衝擊的情况,更能說明衝擊力度和當時大樓的險情,因此,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觀看了錄影之後,主席曾鈺成認為當日的行動並非示威、表達意見或提出訴求,而是一部分人以暴力衝擊,不擇手段要攻入立法會大樓。
上周五,立法會大樓幸保不失,其後有人在互聯網上發放信息,除了號召更多人本周五再去包圍立法會,還教人準備器具攻擊大樓,包括帶鐵槌去敲碎玻璃和如何保護自己不至受傷等,更使人不安者,是教唆者竟說「玻璃後面的人並非你們的朋友,毋須擔心他們的安全」,云云。發放這類信息的人,不知道有多認真,一塊大玻璃粉碎,會使許多人陷於險境甚至受傷,這種事絕對玩不得;若發放者認真行事,不計代價都要攻入立法會大樓,則是一心一意搞武鬥,這樣的心態和目的,看不到與新界東北發展區議題有什麼關係。
「玻璃後面的人」肯定包括警員、記者、立法會保安或是其他人等,煽動攻擊者罔顧他們的安全,說得嚴重一點,這樣的人實在很恐怖。這種人究竟有多少,不知道,不過,即使一個也嫌多;這種教唆做法,若涉及違法,當局要盡快調查清理,以保障其他市民的安全。
曾鈺成表示對於這類信息不會掉以輕心,會做好各種防範措施,防止暴力事件。過去,警方就立法會大樓發生的事,取態較疏離,主要為顧及大樓盛載和反映民意的特質,不過,看事態發展,立法會大樓保安人員不可能處理事先張揚的衝擊和對抗,相信本周五警方會更早地介入。昨午,已有警方高層到立法會內外視察,應與做好部署、防範暴力有關。以本港警隊的專業與效率,對他們應該有信心。不過,警隊嚴陣以待,應對激進勢力衝擊立法會,與港人熟悉的和平理性示威,已經是天淵之別;只是事已至此,現在只能夠靠警隊堅定執法,維護安寧,期望可以使社會不至進一步亂下去。
不過,警隊在執行任務時,務必嚴格依法辦事。上周五警方在行動中拘捕了20多人,是否包括衝擊最暴烈的人,相信警方也不敢肯定,若警方讓「暴徒」逍遙法外,卻逮捕一些無關痛癢的人,可能會引發其他不滿;另外,當晚被捕的人,不止一個投訴被警員毆打,按他們的描述,涉事警員的行為極其不當,警方要徹查事件,向公衆交代,以確保香港需要警隊維持秩序之時,不會出現一支騎在人民頭上的武裝力量。
民主派應與激進派切割
回復良性互動政治生態
檢視過去幾年,香港政治與社會生態的丕變,與激進勢力冒起有很大關係,他們藉衝擊畸形政治體制的不公平、不公義,起初得到部分市民理解甚至認同,但是情况宛如打開了潘朶拉的盒子,使更多人變身激進;在政治光譜,激進極端空間有限,激進者為「脫穎而出」,往往爭相鬥激,如此激進取態層層加碼,遂形成現在事無大小,激進政客都以乖張表現吸引注意的情况。
愈來愈多人認識到激進勢力對社會以至民主進程,未見帶來積極作用,卻有太多負面影響,近期民調結果,就特首普選安排,若泛民未能出閘,或提名秩序未能使人滿意,卻仍然有逾半受訪者都願意先實行一人一票選特首;調查結果反映市民不介意有不合理限制的篩選,與一般人的認知有明顯落差,情况是否說明泛民、特別是激進勢力惹市民反感,並無數據佐證,不過,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香港政治生態與發展,需要良性互動,激進勢力於此肯定構成阻力,他們的存在,在多元社會應予以容納,但是幾年來,民主派被激進勢力形同騎劫的局面,必須結束,使政治生態回復正軌。因此,民主派必須與激進勢力切割,形成政治光譜上兩個不同的陣營,日後,民主派與激進勢力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今次新界東北發展區前期工程撥款引發的風波,反映民主派與激進勢力切割的必要,這個問題要盡快處理,否則,民主派在市民心目中的評價,只會日益低落。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激進勢力事先張揚
周五再攻打立法會
上周五,在立法會外集會示威的人,新界東北居民只佔少數,大多數是關注此事的團體和人士,他們是衝擊立法會大樓的主力,從電視屏幕所見衝擊的暴烈程度,使人觸目驚心,大樓玻璃若在衝擊中粉碎,以當時大樓內外人馬沓雜,相信不少人會因而受傷。立法會大樓內外有錄影設施,從高空和近距拍攝各個入口遭受衝擊的情况,更能說明衝擊力度和當時大樓的險情,因此,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觀看了錄影之後,主席曾鈺成認為當日的行動並非示威、表達意見或提出訴求,而是一部分人以暴力衝擊,不擇手段要攻入立法會大樓。
上周五,立法會大樓幸保不失,其後有人在互聯網上發放信息,除了號召更多人本周五再去包圍立法會,還教人準備器具攻擊大樓,包括帶鐵槌去敲碎玻璃和如何保護自己不至受傷等,更使人不安者,是教唆者竟說「玻璃後面的人並非你們的朋友,毋須擔心他們的安全」,云云。發放這類信息的人,不知道有多認真,一塊大玻璃粉碎,會使許多人陷於險境甚至受傷,這種事絕對玩不得;若發放者認真行事,不計代價都要攻入立法會大樓,則是一心一意搞武鬥,這樣的心態和目的,看不到與新界東北發展區議題有什麼關係。
「玻璃後面的人」肯定包括警員、記者、立法會保安或是其他人等,煽動攻擊者罔顧他們的安全,說得嚴重一點,這樣的人實在很恐怖。這種人究竟有多少,不知道,不過,即使一個也嫌多;這種教唆做法,若涉及違法,當局要盡快調查清理,以保障其他市民的安全。
曾鈺成表示對於這類信息不會掉以輕心,會做好各種防範措施,防止暴力事件。過去,警方就立法會大樓發生的事,取態較疏離,主要為顧及大樓盛載和反映民意的特質,不過,看事態發展,立法會大樓保安人員不可能處理事先張揚的衝擊和對抗,相信本周五警方會更早地介入。昨午,已有警方高層到立法會內外視察,應與做好部署、防範暴力有關。以本港警隊的專業與效率,對他們應該有信心。不過,警隊嚴陣以待,應對激進勢力衝擊立法會,與港人熟悉的和平理性示威,已經是天淵之別;只是事已至此,現在只能夠靠警隊堅定執法,維護安寧,期望可以使社會不至進一步亂下去。
不過,警隊在執行任務時,務必嚴格依法辦事。上周五警方在行動中拘捕了20多人,是否包括衝擊最暴烈的人,相信警方也不敢肯定,若警方讓「暴徒」逍遙法外,卻逮捕一些無關痛癢的人,可能會引發其他不滿;另外,當晚被捕的人,不止一個投訴被警員毆打,按他們的描述,涉事警員的行為極其不當,警方要徹查事件,向公衆交代,以確保香港需要警隊維持秩序之時,不會出現一支騎在人民頭上的武裝力量。
民主派應與激進派切割
回復良性互動政治生態
檢視過去幾年,香港政治與社會生態的丕變,與激進勢力冒起有很大關係,他們藉衝擊畸形政治體制的不公平、不公義,起初得到部分市民理解甚至認同,但是情况宛如打開了潘朶拉的盒子,使更多人變身激進;在政治光譜,激進極端空間有限,激進者為「脫穎而出」,往往爭相鬥激,如此激進取態層層加碼,遂形成現在事無大小,激進政客都以乖張表現吸引注意的情况。
愈來愈多人認識到激進勢力對社會以至民主進程,未見帶來積極作用,卻有太多負面影響,近期民調結果,就特首普選安排,若泛民未能出閘,或提名秩序未能使人滿意,卻仍然有逾半受訪者都願意先實行一人一票選特首;調查結果反映市民不介意有不合理限制的篩選,與一般人的認知有明顯落差,情况是否說明泛民、特別是激進勢力惹市民反感,並無數據佐證,不過,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香港政治生態與發展,需要良性互動,激進勢力於此肯定構成阻力,他們的存在,在多元社會應予以容納,但是幾年來,民主派被激進勢力形同騎劫的局面,必須結束,使政治生態回復正軌。因此,民主派必須與激進勢力切割,形成政治光譜上兩個不同的陣營,日後,民主派與激進勢力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今次新界東北發展區前期工程撥款引發的風波,反映民主派與激進勢力切割的必要,這個問題要盡快處理,否則,民主派在市民心目中的評價,只會日益低落。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