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跌18點,收報23,300點,成交金額478億元。人行定向降準突然包括招商銀行(3968)、民生銀行(1988)及興業銀行,範圍擴大,定向與全面的分別更趨模糊,亦代表刺激力度升級,招行民行齊齊造好,突破重要阻力位後卻遇上頗大沽壓。一來市况淡靜,急升易惹來沽盤形成上衝下洗,二來本周聯儲局議息會議,市場擔心會後聲明的字眼有變,部署亦變得較為防守性,寧在會後情况明朗化才加碼。
人行擴大降準範圍,刺激力度加碼,A股繼續反彈迫近250天線。港股略顯陰陽怪氣,受惠的招行和民行曾分別升逾3%及4%,並且突破重要阻力位,但好消息大升破位反惹來沽盤,最終僅升約1.7%,而這種先升後急回的情况昨日亦頗為普遍。就內銀而言,超買已持續一段時間,但基於政策和趨勢皆利好,故調整遲遲未有出現,昨日趁好消息消化沽盤亦屬正常。
筆者覺得,中國變數暫時不多,主要是中央會加大多少刺激力度,人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已表示,中國經濟處於准通縮已成共識,需要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近期要考慮下調存準和利率;這一刻市場最關心的反而是美國聯儲局政策會否出現微妙變化。
美經濟數據佳 加息預期升溫
自5月1日上次會議以來,美國公布的經濟收據相當不俗,4、5月新增職位皆超過20萬份,失業率降至6.3%,製造業及服務業PMI皆勝預期兼處於快速擴張水平,消費信貸亦甚為強勁,同時核心CPI亦升至1.8%,距當局2%的目標僅一步之遙。其間惟一令人較意外的是PPI出現負增長,但這應較難左右聯儲局決策。
當然,聯儲局不可能有新政策出台,會後聲明字眼以及記者會問答環節極其量亦只有溫和微調,以免令市場出現震盪。
2年期債息升至去年9月高位
不過,美國2年期債息已升至去年9月、話退又唔退時以來的高位,同時通脹掛鈎票據TIPS亦較1個月前有所上升,反映市場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觀感已有所微調,深知以當前的經濟復蘇趨勢,量寬和零息總有完結的一天。特別是英倫銀行已表明加息會較市場預期更早,更令投資者不再盲目堅信零息。
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卸任後,曾在一場飯局中表明,有生之年聯邦基金利率都無法重回4厘的長期平均水平,主要是受到財政緊縮,以及生產力低落所致。據統計,二戰結束後到2007年期間美國經濟平均增長3%,當中2%來自生產力提升,1%為工作時收的增長。
不過,2007年後兩個增長來源均轉趨疲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就估計,未來10年增長率僅2.2%,當中生產力和總工作時數預估分別年增1.6%、0.6%。
失業率再降 帶來通脹壓力
但這種超長期的預測對股市意義不大,另一派的看法更值得留意。耶倫堅持低息的主要理據是失業人口眾多,但哈佛教授、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Martin Feldstein卻指出,數據顯示美國物價上漲速度已經超過2%,並在近幾個月加速上漲。更重要的是,當前6.3%的失業人口中,超過三分之一已失業逾6個月,而長期失業人士對就業市場以至經濟的相關性微,隨時已屬結構性失業,反觀短期失業率已降至4.1%,而研究顯示當數字處於4%至4.5%,工資便會加速上漲,帶來通脹壓力。
事實上,海嘯後美國經濟偏弱,很主要是企業能無止境地壓榨勞工,令邊際利潤持續處於高位;隨着復蘇進入大直路,短期失業率下降,勞工議價能力增加,經濟全面回暖下,股市上升力度反而較以往為弱。按此推斷,結構性失業難解決,今後較高的失業率有機會與通脹升溫並存。
[江宗仁 還看今朝]
人行擴大降準範圍,刺激力度加碼,A股繼續反彈迫近250天線。港股略顯陰陽怪氣,受惠的招行和民行曾分別升逾3%及4%,並且突破重要阻力位,但好消息大升破位反惹來沽盤,最終僅升約1.7%,而這種先升後急回的情况昨日亦頗為普遍。就內銀而言,超買已持續一段時間,但基於政策和趨勢皆利好,故調整遲遲未有出現,昨日趁好消息消化沽盤亦屬正常。
筆者覺得,中國變數暫時不多,主要是中央會加大多少刺激力度,人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已表示,中國經濟處於准通縮已成共識,需要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近期要考慮下調存準和利率;這一刻市場最關心的反而是美國聯儲局政策會否出現微妙變化。
美經濟數據佳 加息預期升溫
自5月1日上次會議以來,美國公布的經濟收據相當不俗,4、5月新增職位皆超過20萬份,失業率降至6.3%,製造業及服務業PMI皆勝預期兼處於快速擴張水平,消費信貸亦甚為強勁,同時核心CPI亦升至1.8%,距當局2%的目標僅一步之遙。其間惟一令人較意外的是PPI出現負增長,但這應較難左右聯儲局決策。
當然,聯儲局不可能有新政策出台,會後聲明字眼以及記者會問答環節極其量亦只有溫和微調,以免令市場出現震盪。
2年期債息升至去年9月高位
不過,美國2年期債息已升至去年9月、話退又唔退時以來的高位,同時通脹掛鈎票據TIPS亦較1個月前有所上升,反映市場對超寬鬆貨幣政策的觀感已有所微調,深知以當前的經濟復蘇趨勢,量寬和零息總有完結的一天。特別是英倫銀行已表明加息會較市場預期更早,更令投資者不再盲目堅信零息。
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卸任後,曾在一場飯局中表明,有生之年聯邦基金利率都無法重回4厘的長期平均水平,主要是受到財政緊縮,以及生產力低落所致。據統計,二戰結束後到2007年期間美國經濟平均增長3%,當中2%來自生產力提升,1%為工作時收的增長。
不過,2007年後兩個增長來源均轉趨疲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就估計,未來10年增長率僅2.2%,當中生產力和總工作時數預估分別年增1.6%、0.6%。
失業率再降 帶來通脹壓力
但這種超長期的預測對股市意義不大,另一派的看法更值得留意。耶倫堅持低息的主要理據是失業人口眾多,但哈佛教授、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Martin Feldstein卻指出,數據顯示美國物價上漲速度已經超過2%,並在近幾個月加速上漲。更重要的是,當前6.3%的失業人口中,超過三分之一已失業逾6個月,而長期失業人士對就業市場以至經濟的相關性微,隨時已屬結構性失業,反觀短期失業率已降至4.1%,而研究顯示當數字處於4%至4.5%,工資便會加速上漲,帶來通脹壓力。
事實上,海嘯後美國經濟偏弱,很主要是企業能無止境地壓榨勞工,令邊際利潤持續處於高位;隨着復蘇進入大直路,短期失業率下降,勞工議價能力增加,經濟全面回暖下,股市上升力度反而較以往為弱。按此推斷,結構性失業難解決,今後較高的失業率有機會與通脹升溫並存。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