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本周五第6次審議新界東北前期工程撥款,反對東北發展的團體至今提出10項主要質疑,發展局昨透過社交網站逐一回應(見表)。政府稱,過去3次諮詢發展局已修訂方案,包括重建石仔嶺安老村、提出原區復耕、增加公營房屋比例等,認為已盡力回應村民訴求。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政府仍然停留「有錢有權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施政理念,忽略年輕一輩追求保育及不盲目發展訴求。
鍾劍華說,政府以行政作主導,今次態度強硬,「覺得讓步會影響管治威信,但政府應該改變心態,尋求雙方更多溝通及共識方案」。
網上逐一回應團體10質疑
反對東北發展的團體在網上推出反對新界東北的「懶人包」,概括10項反對新界東北的主要質疑,包括憂慮發展新界東北將摧毁近萬名村民家園,而且難以做到原區安置,要求不遷不拆。又指根據政府計劃,工程最快2018年展開,首批落成的公營房屋會於2023年落成,但其間村民已遷離,難以做到原區安置等。
留荒耕地復耕 研免審查上樓
發展局昨透過社交網站推「常人包」,逐一回應質疑。發展局發言人稱,了解受影響居民對遷拆的憂慮,當局會與居民保持溝通,並已在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各預留一幅用地撥作原區安置,如有需要,政府亦會考慮利用粉嶺、上水及其他地區的新建公屋單位安置居民,並稱會確保受影響居民按法例獲合理補償。
政府消息稱,當局正研究容許受影響居民可免入息及資產審查編配上公屋,但詳細方案仍要與房委會商討,因房委會對公屋住戶申請資格把關嚴謹,憂慮造成壞先例。另外,當局早前於古洞南預留約34公頃荒耕地,予受影響的合資格農民復耕,當局另會在新發展區物色地皮予受影響的醬油廠繼續經營。
村民:家園非輕易用金錢換取
古洞北發展關注組成員李肇華說,村民的家園並非輕易用金錢換取,強調村民不想要賠償或上公屋,只希望不遷不拆留守家園。土地正義聯盟執委何潔泓說,若撥款獲通過,推土機將於兩三個月或半年後到村民家中,這才是真正的暴力,「我哋攞木棍去開(立法會)玻璃門,好明顯係以卵擊石,但大家只係指摘木棍,而唔係指摘高牆」。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