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鍾兆偉﹕評析兩發電燃料方案優劣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6日 06:35
2014年06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環境局在3月時提出兩個發電燃料組合方案的諮詢文件,方案一是通過從內地電網購電以輸入三成電力,而方案二是利用更多天然氣作本地發電。


諮詢文件的表6(總結兩個方案的表現),以供電可靠性(包括合理價格、供應多元化和靈活性)、環保表現、對2018年以後電力市場的影響和對社會的其他影響,比較兩個方案,可惜,沒有了「公平地獲得同等供電」的考慮,這也是一個好的能源政策不可或缺的考慮因素。


方案二供電可靠性較高

以供電可靠性(Security supply)看,方案二的本地發電是比較方案一的內地買電高。因為「電力」是不可以儲存的,如果在2023年後,內地(因任何原因)未能供電給香港,香港就要停電,就像今天內地的缺電一樣,「任何原因」不單是供電技術因素,也因為內地能源政策的改變,如在2004至2006年的煤價太高,煤電廠不發電,因為煤電成本高過賣電價(如1度電成本是1元,而電價是0.5元),以致內地嚴重缺電。讀者或會問為何電廠不加電費?問題是不能加,因為內地政府的「能源政策」規定了電費,電廠沒有權去「改」。讀者又會問為何不可規定煤價,這也是「能源政策」,因為煤市場是「自由」市場,煤價不是規定的。就這樣,嚴重缺電了好幾年。還有,「能源政策」裏的空氣質素及污染指標,內地各省份都有由上而下的指標,如果到最後期限也達不到指標,煤電廠就要「被」關而不能供電。以上的都是歷史,這些「任何原因」是香港不可能預測到的,因為不是供電技術問題。當然,香港是可以要求內地,無論內地如何缺電,都要確保香港的供應,如果是這樣,就如第二段尾所說,沒有考慮到「公平地獲得同等供電」的因素(Equity)。香港因為要獲得「確保供應」,而要內地其他地方多些缺電,這是一個不全面的能源政策。


明顯,方案二就沒有以上的問題。天然氣是可以儲存的,可減少缺天然氣的風險,又沒有對內地「公平」的問題。但是,香港在方案二裏要用上60%天然氣,而天然氣發電的價錢是貴和非常不穩定的,這是方案二的缺點。不過,因為香港只用了全亞洲天然氣用量的3%,香港也不用擔心缺氣的情况。


分析完供電可靠性和公平性,要到「對2018年以後電力市場的影響」了。


諮詢文件提到方案一的內地供電可增強本港兩個電網的聯繫,從而提供更多空間在發電層面引入競爭。其實,這個因素就是好的「能源政策」裏的「有效率」(Efficiency)。這裏,要由香港政府對兩電力公司的「利潤管制協議」說起:這個協議使兩電從他們的「平均資產總值」,乘以9.99%而得到他們的利潤,不是他們有或無效率,不是他們售賣了多少電,只要他們的資產上升,他們的利潤就會上升,例如:他們好有效率地買了便宜的天然氣,他們的利潤不會增加,因為天然氣不是資產(可能有少許成為資產),所以他們沒有太大的動力去買「平」的天然氣。但如果,要他們建立一個天然氣儲存庫,他們的資產就會增加,利潤也會增加,即是說這個「協議」所帶來的後果是兩電只會有動力去增加資產,而不需要有效率。在這,不是說兩電現在沒有效率,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效率。當然,這個「協議」在香港初期發展是很有用和有效,因為可以鼓勵投資新發電機,但到現在,這個「協議」就沒有原來的作用。讀者會問兩電的可靠性(Reliability)不是很好很好的嗎?有99.999%!問題也在「有效率」的因素裏,99.999%可靠度不等於「有效率」,例如:電廠甲用了10元去維持99.999%可靠度,而電廠乙就用了15元,哪間電廠有效率?當然是甲。這也引伸到另一問題,為何我們的電廠可以有99.999%可靠度?這可能因為他們不需要考慮價錢的問題,買了最好最貴(可以增加資本=利潤)的物料,去維持99.999%可靠度,又一次在這裏不是說兩電這樣做,而是,我們沒有方法知道兩電有多有效率地維持99.999%可靠度。當然,還有的就是減少空氣污染物的設備,電廠是非常開心地去買設備去增加「利潤」的。


方案一與電力市場效率

所以,為要使我們不要誤會電力公司是沒有效率的,最好的「能源政策」是要考慮到「有效率」這個因素。一般的方法就是要引入競爭(公平公正的競爭),使到有效率的電力公司得到應得的利潤,而不要不斷地增加設備。如何引入競爭?這就是方案一(買內地電來港)的好處,因為如果要有30%電由內地供港,本港電網一定要「開放」給內地的電網,用作輸配電和銷售,如果「開放」了給第一個新加入的競爭者,就會有第二三或以上的競爭者出現,而家居太陽能也可以「賣」電上電網,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商機,而現在,電網是不「開放」的。讀者請記着,開放電網是為了引入競爭,增加效率,電費下降,這也是方案一明顯地比方案二好的地方。


總結,就以諮詢文件的內容,方案一(買內地電來港)是為了「有效率」的電力市場,使電費下降,但就要「供電可靠性」和「公平」因素作為交換。而方案二(本地天然氣發電)就一定沒有了「效率」的電力市場。請自己選擇吧。不過,為何方案二就一定「開放」不了電力市場,這就要等下一份諮詢文件了。


作者是城市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系副教授、能源及環境政策研究所總監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