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房屋委員會昨日舉行周年公開會議,多名委員關注政府提出未來10年興建20萬個公屋及8萬個居屋單位的建屋目標,會對房委會財政造成壓力。房委會委員劉國裕指出,每個新居屋單位的建築成本平均介乎87萬至167萬元,出售後預期每個單位平均為房委會帶來約7萬至10萬元盈餘;若扣除泊車位建造成本,部分單位盈餘僅5800元。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承認,隨着建造成本不斷增加,以往「一間居屋養兩間公屋」,「今天是沒有可能」。
房委恐20萬建屋目標有財壓
此外,房委會今年將調整公屋租金,張炳良稱需等待統計處有分析結果後才可判斷是否調整,目前未有定案,但強調法例規定租金加幅上限10%。
劉國裕昨在大會表示,房委會以往會透過賣居屋的收入補貼建公屋的成本,平均「一間居屋補貼兩間公屋」,但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今年底開售的首批6個新居屋項目共2260個單位,平均每個建造成本由87萬至165萬元;而其後7個居屋項目共8700多個單位,平均建造成本已上升至103萬至167萬元,當中3個項目更出現赤字;在計算出售這些居屋的預期收入及扣除成本後,每個單位平均盈餘僅7萬至10萬元;若再扣除泊車位建造成本,每個單位盈餘介乎5800元至7萬元,顯示現時房委會難以再透過出售新居屋來資助公屋建造開支。
每單位盈餘最低5800元
張炳良會後表示不評論有關數字,但承認房委會要達到20萬公屋及8萬居屋的建屋目標是重大挑戰,且因應建屋成本上升,過去「一間居屋養兩間公屋」的做法今日已不可能,但具體補貼比例會因應屋苑位置變動。
他稱,財政司長亦已責成房委會今年內提交有關建屋目標的財務規劃,稍後將與政府商討。對於會上有委員提出檢討公屋輪候機制,他承認房委會目前要做到3年上樓的承諾是「好大挑戰」,房屋署長7月將於公開會議中回應。
房委恐20萬建屋目標有財壓
此外,房委會今年將調整公屋租金,張炳良稱需等待統計處有分析結果後才可判斷是否調整,目前未有定案,但強調法例規定租金加幅上限10%。
劉國裕昨在大會表示,房委會以往會透過賣居屋的收入補貼建公屋的成本,平均「一間居屋補貼兩間公屋」,但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今年底開售的首批6個新居屋項目共2260個單位,平均每個建造成本由87萬至165萬元;而其後7個居屋項目共8700多個單位,平均建造成本已上升至103萬至167萬元,當中3個項目更出現赤字;在計算出售這些居屋的預期收入及扣除成本後,每個單位平均盈餘僅7萬至10萬元;若再扣除泊車位建造成本,每個單位盈餘介乎5800元至7萬元,顯示現時房委會難以再透過出售新居屋來資助公屋建造開支。
每單位盈餘最低5800元
張炳良會後表示不評論有關數字,但承認房委會要達到20萬公屋及8萬居屋的建屋目標是重大挑戰,且因應建屋成本上升,過去「一間居屋養兩間公屋」的做法今日已不可能,但具體補貼比例會因應屋苑位置變動。
他稱,財政司長亦已責成房委會今年內提交有關建屋目標的財務規劃,稍後將與政府商討。對於會上有委員提出檢討公屋輪候機制,他承認房委會目前要做到3年上樓的承諾是「好大挑戰」,房屋署長7月將於公開會議中回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