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今年13歲,這數個月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衝入房間開電腦,不停上網玩遊戲及在社交網站與人交談,每次問他跟誰玩,他總是答「friend囉」。我擔心他過分沉迷,影響學業,故打算以虛構他人身分,偷偷留意兒子動向,但又怕一旦被發現,就不再信任我。我很擔心他墮入網絡陷阱,應怎樣做?要求把電腦移到客廳?限定上網時間?
答:時下青少年愛上網是很普遍的現象,個案中父母早已將電腦搬進兒子房間,不可能在這個階段改移到客廳,否則兒子會非常不快。現階段最重要是建立尊重和信任的關係,因為這年輕人已13歲,踏入青春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能明辨是非黑白,懂得選擇,父母告訴他社交網站多危險,他或許會說「我清楚過你」,所以很多道德倫理已經「聽唔入耳」,因為他們已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訂立上網規矩 嚴格執行
家長要做的是跟他訂規矩,大家「坐低好好傾」,互相尊重,清楚地告訴他你們的要求,例如:「你不可以一回來就開電腦」、「我們見到你上網的時間很長,不如你告訴我一日要用多少時間來上網」,之後一起約定,如講好了只准上網2小時,若兒子過了時間,就要守約立即關機,否則翌日不能用電腦,規則一旦訂立,父母不能心軟,要堅持執行,如兒子一而再、再而三守不到,可根據所立的規則把電腦搬到客廳。
至於家長想假扮網友,要有兩種心理準備:1、有機會被識穿,破壞彼此的信任;2、如果兒子在網站內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父母是否應該表露身分,或者是否應該講「我知道」。如果父母詐不知,又過不了自己;最後向兒子說「我都知」,小朋友會深感個人的自尊被父母出賣,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加上年輕人的思想不長遠,感覺是here & now,這一刻的感受,他們不會想到是父母為他們將來着想,因此當他們發現父母背叛他們,以後就不會再相信父母。
可查看電腦紀錄
呼籲父母不要去試探子女,而是應該跟他積極建立信任,例如分享現在網上最流行是什麼等,以了解他們的想法。另外,父母其實可從電腦紀錄中知道子女瀏覽過哪些網站,因為電腦不可能只是他一個人用,要多留意及觀察,如子女上學時,家長開電腦發現子女曾瀏覽一些不良網站,便應大方、坦白地詢問他上這些網站的原因,而不是以責罵的態度去質問。
當然,家長有時都要信任小朋友,當從報章知道一些青少年問題,便可藉此跟他討論,留意其價值觀念,以開放的態度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資料提供﹕香港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高級督導主任李潔露
答:時下青少年愛上網是很普遍的現象,個案中父母早已將電腦搬進兒子房間,不可能在這個階段改移到客廳,否則兒子會非常不快。現階段最重要是建立尊重和信任的關係,因為這年輕人已13歲,踏入青春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能明辨是非黑白,懂得選擇,父母告訴他社交網站多危險,他或許會說「我清楚過你」,所以很多道德倫理已經「聽唔入耳」,因為他們已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訂立上網規矩 嚴格執行
家長要做的是跟他訂規矩,大家「坐低好好傾」,互相尊重,清楚地告訴他你們的要求,例如:「你不可以一回來就開電腦」、「我們見到你上網的時間很長,不如你告訴我一日要用多少時間來上網」,之後一起約定,如講好了只准上網2小時,若兒子過了時間,就要守約立即關機,否則翌日不能用電腦,規則一旦訂立,父母不能心軟,要堅持執行,如兒子一而再、再而三守不到,可根據所立的規則把電腦搬到客廳。
至於家長想假扮網友,要有兩種心理準備:1、有機會被識穿,破壞彼此的信任;2、如果兒子在網站內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父母是否應該表露身分,或者是否應該講「我知道」。如果父母詐不知,又過不了自己;最後向兒子說「我都知」,小朋友會深感個人的自尊被父母出賣,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加上年輕人的思想不長遠,感覺是here & now,這一刻的感受,他們不會想到是父母為他們將來着想,因此當他們發現父母背叛他們,以後就不會再相信父母。
可查看電腦紀錄
呼籲父母不要去試探子女,而是應該跟他積極建立信任,例如分享現在網上最流行是什麼等,以了解他們的想法。另外,父母其實可從電腦紀錄中知道子女瀏覽過哪些網站,因為電腦不可能只是他一個人用,要多留意及觀察,如子女上學時,家長開電腦發現子女曾瀏覽一些不良網站,便應大方、坦白地詢問他上這些網站的原因,而不是以責罵的態度去質問。
當然,家長有時都要信任小朋友,當從報章知道一些青少年問題,便可藉此跟他討論,留意其價值觀念,以開放的態度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資料提供﹕香港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高級督導主任李潔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