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升166點,收報23,117點,成交金額440億元。市况淡靜依然無礙升勢,國指再創5月至今升浪的新高。周末期間公布5月出口按年升7%符合預期,進口意外跌1.6%,導致貿易順差急升75%至359.2億美元,為2009年1月以來最高,航運股多受追捧。由4、5月份的官方和匯豐製造業PMI漸漸回暖、到出口表現重回升軌,反映人民幣貶值開始收效,這是好事。但近年中國經濟始終由固投單引擎推動,外貿回暖改變不了經濟下行的實况,故《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央正在激辯是否要減息了。
外貿回暖 人幣反彈
中國外貿今年表現不俗,只是去年的假數令數字失真。首5個月出口總值仍按年跌0.4%,主要是出口香港大跌28.1%所致,但分地區來看,出口往歐盟升6.2%,美國升2.2%,東盟升4.1%,就算是日本亦升2.7%,與全球經濟大致穩中向好的格局相符。至於進口下跌,既有資源價格下滑的因素,亦受到內保外貸遊戲完結所影響,順差急增則刺激人民幣中間價和收盤價向好。然而外貿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以去年為例,消費佔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固定資本形成為54.4%,淨出口是負4.4%。去年負數影響不大,今年轉正亦助力有限,最終仍視乎能否減慢固投放緩速度。
以水泥作為指標,全國今年新增產能最少的華東地區,自年初升至高位後便拾級而下,華東水泥價格指數由120降至最新的107左右,傳統3、4月季節性小陽春亦未見價格轉強,而端午節後,江浙皖3省價格跌幅均超預期,福建、江西及山東亦出現價量齊軟的局面。放眼全國,東北及西北均呈需求不足,華中及華南地區在5月上旬表現尚算平穩,但踏入中下旬,價格下跌幅度明顯加劇;僅西南地區能先跌後升,逆市造好。
加大按揭貸款力度 升至政治層面
數字說明,中央4、5月加大刺激力度,既要求地方政府「使多點錢」,又已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加大流動性,但卻對冲不了房地產及地方投資下滑的趨勢。因此,先有人行要求加大對首套房貸款力度,及後銀監會出來打對台,表明絕不能放寬,但短短一星期後就變臉改為支持,背後自然是中央出面,可見加大按揭貸款力度,已從僅屬監管機構的要求,一下子提升至政治層面,冀能夠刺激銷售令開發商增加投資,為改革爭取更多時間。
減息料令改革更困難
《華爾街日報》昨日報道,中央正激烈辯論是否應該減息,以直接拉低融資成本協助經濟轉型。報道指人行持強烈反對意見,支持的則有銀監會、發改委、財政部等。論條件,中國經濟增長轉弱,通脹又低企,CPI僅1.8%而PPI則連續26個月負增長,再加上企業債務壓力大,歐洲央行出招後,若要避免人民幣大幅回升影響出口,減息也是必要之舉。
或許減息能提振一下市場信心,但說實話,銀行不願向三農、中小企和房地產貸款,與利率有關嗎?不見得。反過來此舉被視作全面放寬,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隨時趁機再次復活,屆時經濟改革更為困難,這就是人行的顧慮。然而改革愈來愈痛苦,其他部委已怨聲載道,內銀怕壞帳、地方政府償債難,好不容易才收回貨幣政策話語權的人行,能力排眾議多久實屬未知數。無論如何,筆者懷疑內房股會否像本地地產股一樣出現小陽春?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外貿回暖 人幣反彈
中國外貿今年表現不俗,只是去年的假數令數字失真。首5個月出口總值仍按年跌0.4%,主要是出口香港大跌28.1%所致,但分地區來看,出口往歐盟升6.2%,美國升2.2%,東盟升4.1%,就算是日本亦升2.7%,與全球經濟大致穩中向好的格局相符。至於進口下跌,既有資源價格下滑的因素,亦受到內保外貸遊戲完結所影響,順差急增則刺激人民幣中間價和收盤價向好。然而外貿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以去年為例,消費佔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固定資本形成為54.4%,淨出口是負4.4%。去年負數影響不大,今年轉正亦助力有限,最終仍視乎能否減慢固投放緩速度。
以水泥作為指標,全國今年新增產能最少的華東地區,自年初升至高位後便拾級而下,華東水泥價格指數由120降至最新的107左右,傳統3、4月季節性小陽春亦未見價格轉強,而端午節後,江浙皖3省價格跌幅均超預期,福建、江西及山東亦出現價量齊軟的局面。放眼全國,東北及西北均呈需求不足,華中及華南地區在5月上旬表現尚算平穩,但踏入中下旬,價格下跌幅度明顯加劇;僅西南地區能先跌後升,逆市造好。
加大按揭貸款力度 升至政治層面
數字說明,中央4、5月加大刺激力度,既要求地方政府「使多點錢」,又已定向降準、再貸款等加大流動性,但卻對冲不了房地產及地方投資下滑的趨勢。因此,先有人行要求加大對首套房貸款力度,及後銀監會出來打對台,表明絕不能放寬,但短短一星期後就變臉改為支持,背後自然是中央出面,可見加大按揭貸款力度,已從僅屬監管機構的要求,一下子提升至政治層面,冀能夠刺激銷售令開發商增加投資,為改革爭取更多時間。
減息料令改革更困難
《華爾街日報》昨日報道,中央正激烈辯論是否應該減息,以直接拉低融資成本協助經濟轉型。報道指人行持強烈反對意見,支持的則有銀監會、發改委、財政部等。論條件,中國經濟增長轉弱,通脹又低企,CPI僅1.8%而PPI則連續26個月負增長,再加上企業債務壓力大,歐洲央行出招後,若要避免人民幣大幅回升影響出口,減息也是必要之舉。
或許減息能提振一下市場信心,但說實話,銀行不願向三農、中小企和房地產貸款,與利率有關嗎?不見得。反過來此舉被視作全面放寬,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隨時趁機再次復活,屆時經濟改革更為困難,這就是人行的顧慮。然而改革愈來愈痛苦,其他部委已怨聲載道,內銀怕壞帳、地方政府償債難,好不容易才收回貨幣政策話語權的人行,能力排眾議多久實屬未知數。無論如何,筆者懷疑內房股會否像本地地產股一樣出現小陽春?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