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大基因改造花朵更抗寒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0日 21:35
2014年06月10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利用基因改造技術提高花朵抗寒力,令花在低溫處理後的存活率提升32個百分點,希望可進一步應用技術,提高寒冷地區農作物收成。不過,港大指實驗只於植物「擬南芥」上進行,未知能否應用在其他植物上,亦未確定經改造的植物是否適合人類食用。


盼改善寒冷區耕作技術

港大研究團隊由2008年開始研究,從植物擬南芥中發現一種蛋白(醯基輔酶A結合蛋白)ACBP6,能在基因轉化後增強植物的抗冷性。團隊的博士生廖攀以平均於攝氏23度生長的擬南芥花朵進行實驗,發現基因轉化後的擬南芥花朵能在攝氏零下7度放置一小時,仍能保持花瓣完整,存活率達86%,高於野生花朵54%存活率。


率領研究的蔡美蓮教授表示,這項科技有望應用於改善寒冷地區的耕作技術,確保花朵在寒冷環境下仍能開花結果,提高食物產量。若此科技能成功應用到其他植物身上,不但能增加產量,亦能方便把食物運輸到其他地方。


暫未確定能否食用

擬南芥的生長周期較一般植物短,只需2至3個月即能開花結果,因此適合用於進行實驗,雖不能食用,但擬南芥的基因和芥蘭相近,所以對於將此技術應用於其他農作物上亦有參考價值。此項技術已於國際期刊上發表,亦成功申請一項美國專利,但蔡教授表示,研究於現階段已完成,暫時未有計劃進行進一步應用研究。


實習記者 余思朗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