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佔中委託港大民研在本月底就政改舉行全民投票,但因涉及公民提名而惹爭議。港大民研提出新安排,首次在投票中加入「拒絕投票」選項,即代表反對就議題進行表決。換言之,如去投票的市民,可就公民提名方案投支持、棄權,或新增的「拒絕投票」。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相信,這樣做會吸引更多市民願出來參與「民間投票」平台,否認為佔中催谷投票率。鍾又指出,在分析結果上,新安排更易分辨市民對佔中議題的意見。
工聯會黃國健質疑,港大民研臨時加入「拒絕投票」,認為策劃投票者沒有深思熟慮,這樣安排的目的,予人希望提升投票率的感覺,做法缺說服力。
黃國健斥欠說服力
鍾庭耀昨接受訪問時說,6.22全民投票有多個選項,除了可揀選3個有公民提名元素的政改方案,亦可投「棄權」,或什麼也不揀提交「拒絕投票」新選項,指新安排下市民選擇「好闊」。
他解釋,只要認同全民投票系統有助公民社會發展的市民,理論上都可出來投票以示對制度的支持。他又指參與人數高的話,港府在政治現實上是需要面對的。對於有人認為佔中全民投票只反映支持佔中人士和社運人士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市民,鍾庭耀以2003年七一遊行人數反駁,指當時有50萬人上街,「難道這些都是社運積極分子?」
佔中在5月6日「商討日三」,選出3個都有公民提名的方案後,有市民批評全民投票沒有真正的選擇,反佔中團體「幫港出聲」更呼籲市民不應去投票。鍾庭耀指加入「拒絕投票」選項,就是希望區分投「棄權」票者,與拒絕參與投票某一題目或兩條題目的人的意見。
棄權:不滿選項
拒投:不應就議題表決
「棄權」和「拒絕投票」有何分別?鍾庭耀指出,「棄權」代表對議題的選項都不合心水、不滿意或不足夠;「拒絕投票」是代表市民認為,根本不應就這個議題進行表決。
鍾續說,任何人只要進入投票系統,一經身分核實,就叫有「一票參與」,換言之,即使參與者選擇「拒絕投票」,都會被計入總投票人數。在點票時,港大民研會清楚列出「拒絕投票」和「棄權」等項目人數。
計入投票人數
佔中曾說明不論棄權票多寡,得票最多的其中一個公民提名方案,都會成為佔中立場。被問到棄權票過多會否影響投票公信力,鍾庭耀重申這要由佔中解讀。不過,他提出一般國際間官方公投的標準﹕公投有兩個門檻,第一是最少要有五成合資格選民參與投票;第二是投票人士中,對某一選項的支持率要過五成,才算通過。
寄語佔中勿輸打贏要
不過,鍾庭耀指出,香港舉行的全民投票,屬於沒有法律效力的公民社會活動,非外地的官方機構公投,指一切所謂的「門檻」都是民間人士自己訂立的自我約束標準。對於佔中把「門檻」訂在10萬票是否過低,鍾庭耀拒絕評論,但提醒使用結果的人,認為佔中秘書處「不要輸打贏要」。
佔中發起人陳健民表示,國際間沒有如香港形式的民間投票,其他都是由官方舉行公投。所以他不會用國際(公投)標準量度是次佔中民間投票,形容是「一個桔同柚子比」。他希望政府可以做一個非約束性全民投票。
明報記者 楊康琪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