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四,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在法國準備紀念諾曼底登陸(D-Day)70周年時,歐洲央行決定,再次向通縮宣戰。
有人認為,為了應付歐元區的通縮風險,歐洲央行過往推出的大批新措施,已經創造了歷史紀錄,這包括:透過減息,令存款利率下降至負數;暫停「證券市場計劃」(Securities Market Program, SMP)冲銷(即歐洲央行暫停向商業銀行出售資產,讓後者保留較多流動資金);以及推出新一輪為期4年的4000億歐元「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argeted Longer 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 TLTRO),目的是向非金融業的公司提供貸款。
經濟回升 央行並未自滿
這種說法既有道理,但亦有錯誤。有道理,是因為歐洲央行一向以德國央行為藍本;明確定下通脹目標,可說是歐洲貨幣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捩點。現在所有人都清楚,歐洲央行正在認真地採取其自身的價格穩定定義,而且它真的會不惜一切代價,在未來幾年內將通脹推高至2%。
為了強調這一點,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周四還宣稱,他甚至準備好部署更多「武器」去對抗通縮。這包括了以貸款證券化為目的的資產購買計劃。重要的是,這些舉措獲得歐洲央行內部一致支持,包括了德國央行。
有些人曾經憂慮,歐洲央行在短短12個月內令GDP增長上升了2個百分點(由2013年第一季的負增長0.9%,到2014年第一季的增長1.1%),可能會因此而變得自滿,現在看來並非如此。相反,雖然通縮尚未到迫在眉睫的地步,歐洲央行已經傾向率先出招,並且已經明確表示,它不會滿足於長期低於目標的低通脹。
觀察家低估央行決心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亦可以說,歐洲央行上周四完全沒有創造歷史。有別於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2012年第四季的聲明,歐洲央行上周四的決定其實並不是什麼政策轉向,只是再重申它的現有路線。
新措施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但這種共識其實在歐洲央行較早時的聲明中,已經建立起來。對我來說,奇怪的反而是,為什麼這麼多觀察家不相信歐洲央行將會提供它早已明確承諾的東西。歐洲央行只是延續一種大致成功和可以預期的策略。那些將新措施形容為「新的D-Day」的人,其實是誤解了歐洲央行,低估了它的決心。
對投資者來說,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歐洲的通脹並沒有回落的風險,雖然歐洲高息債券的孳息率現正處於歷史低點,但其價格將不會再明顯上漲。
優先推動經濟增長
投資者可能較喜歡股票,即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30年期國債的孳息率仍然有4厘,比10年期的美國國庫券破紀錄地高出120個點子。從經濟角度來看,壓低歐洲各國國債的孳息率,並不是現時的優先工作。重要的是,歐元會否轉弱,銀行和貨幣市場對於負存款利率將會有什麼反應,以及各歐洲銀行經過歐洲央行的資產質素檢查之後,在9月間會否熱心參與TLTRO。
若歐元顯著貶值,將會對企業盈利、投資、工資以及通脹產生最快速的效果。但單靠歐洲央行,可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如果歐元不能貶值,歐洲債券的孳息率亦會進一步下跌,最終令通脹重新上升,儘管較為間接和緩慢。
為了鼓勵銀行借貸,歐洲央行一向的策略是加快銀行的資本重組以及保證充裕的流動性。現在看來,這策略成功的機會相當大。除了這些不確定因素之外,重要的是信息。透過歐洲央行,以及透過較為寬鬆及對於經濟增長有利的財政政策,歐洲各國的決策者似乎已經將回復經濟增長視為他們的最優先目標。然而,很多觀察家,尤其是英語系國家的,已經說服了自己,歐洲不可能回復經濟增長,除非是歐元解體,或者通過財政聯盟的方式來固定匯率。
但現實卻是相反。唯一可能的計劃,是先加速和拓寬部分成員國的經濟增長,然後再朝着一個政策一致的歐元區進一步擴散(即所謂歐洲的「戴卓爾式凱恩斯主義」)。經過上周四之後,這個計劃的成功機會將會進一步提高了。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有人認為,為了應付歐元區的通縮風險,歐洲央行過往推出的大批新措施,已經創造了歷史紀錄,這包括:透過減息,令存款利率下降至負數;暫停「證券市場計劃」(Securities Market Program, SMP)冲銷(即歐洲央行暫停向商業銀行出售資產,讓後者保留較多流動資金);以及推出新一輪為期4年的4000億歐元「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argeted Longer 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 TLTRO),目的是向非金融業的公司提供貸款。
經濟回升 央行並未自滿
這種說法既有道理,但亦有錯誤。有道理,是因為歐洲央行一向以德國央行為藍本;明確定下通脹目標,可說是歐洲貨幣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捩點。現在所有人都清楚,歐洲央行正在認真地採取其自身的價格穩定定義,而且它真的會不惜一切代價,在未來幾年內將通脹推高至2%。
為了強調這一點,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周四還宣稱,他甚至準備好部署更多「武器」去對抗通縮。這包括了以貸款證券化為目的的資產購買計劃。重要的是,這些舉措獲得歐洲央行內部一致支持,包括了德國央行。
有些人曾經憂慮,歐洲央行在短短12個月內令GDP增長上升了2個百分點(由2013年第一季的負增長0.9%,到2014年第一季的增長1.1%),可能會因此而變得自滿,現在看來並非如此。相反,雖然通縮尚未到迫在眉睫的地步,歐洲央行已經傾向率先出招,並且已經明確表示,它不會滿足於長期低於目標的低通脹。
觀察家低估央行決心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亦可以說,歐洲央行上周四完全沒有創造歷史。有別於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2012年第四季的聲明,歐洲央行上周四的決定其實並不是什麼政策轉向,只是再重申它的現有路線。
新措施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但這種共識其實在歐洲央行較早時的聲明中,已經建立起來。對我來說,奇怪的反而是,為什麼這麼多觀察家不相信歐洲央行將會提供它早已明確承諾的東西。歐洲央行只是延續一種大致成功和可以預期的策略。那些將新措施形容為「新的D-Day」的人,其實是誤解了歐洲央行,低估了它的決心。
對投資者來說,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歐洲的通脹並沒有回落的風險,雖然歐洲高息債券的孳息率現正處於歷史低點,但其價格將不會再明顯上漲。
優先推動經濟增長
投資者可能較喜歡股票,即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30年期國債的孳息率仍然有4厘,比10年期的美國國庫券破紀錄地高出120個點子。從經濟角度來看,壓低歐洲各國國債的孳息率,並不是現時的優先工作。重要的是,歐元會否轉弱,銀行和貨幣市場對於負存款利率將會有什麼反應,以及各歐洲銀行經過歐洲央行的資產質素檢查之後,在9月間會否熱心參與TLTRO。
若歐元顯著貶值,將會對企業盈利、投資、工資以及通脹產生最快速的效果。但單靠歐洲央行,可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如果歐元不能貶值,歐洲債券的孳息率亦會進一步下跌,最終令通脹重新上升,儘管較為間接和緩慢。
為了鼓勵銀行借貸,歐洲央行一向的策略是加快銀行的資本重組以及保證充裕的流動性。現在看來,這策略成功的機會相當大。除了這些不確定因素之外,重要的是信息。透過歐洲央行,以及透過較為寬鬆及對於經濟增長有利的財政政策,歐洲各國的決策者似乎已經將回復經濟增長視為他們的最優先目標。然而,很多觀察家,尤其是英語系國家的,已經說服了自己,歐洲不可能回復經濟增長,除非是歐元解體,或者通過財政聯盟的方式來固定匯率。
但現實卻是相反。唯一可能的計劃,是先加速和拓寬部分成員國的經濟增長,然後再朝着一個政策一致的歐元區進一步擴散(即所謂歐洲的「戴卓爾式凱恩斯主義」)。經過上周四之後,這個計劃的成功機會將會進一步提高了。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