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消息早前曾向《明報》獨家披露,自2012年底推出辣招至今,一手「實質樓價」已回落兩至三成;本報近日專訪4名業界人士和學者,他們均認為在「政策市」人為干擾市場下,樓市轉角之勢已確定,預料樓價至年底前將再下挫5%至10%,發展商下半年仍會沿用變相劈價方式散貨;惟由於實際按息仍處低位,加上新供應不足,對樓價仍起支撐作用,除非出現如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等突發性大型「經濟災難」,否則樓價大瀉機會不大。不過,有學者指出,隨着美國退市兼明年有機會進入加息期,加上新供應陸續登場,明年樓市會進一步受壓。
GDP與成交非必然掛鈎
綜合分析員卓百德和王震宇,以及學者潘永祥和許智文的意見,他們均認為樓市轉角之勢不可逆轉,料樓價到年底時會再有一成或以內跌幅;雖然本港經濟基調維持良好,但「政策市」已對樓市帶來實質打擊。
政府統計署資料顯示,香港過去3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均低於5%,但同期實際按息(以最優惠利率P按計),皆只是兩厘多;土地註冊署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3年間,一手私樓買賣註冊宗數,每年介乎9900餘至1.2萬餘宗,雖屬極低水平,但均高於同年一手落成量,反映GDP放緩與成交表現並非必然掛鈎。
政府辣招 逼發展商鬥快去貨
至於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顯示,2003年、2008年相繼爆發SARS疫潮、金融海嘯等突發性大事件,雖令CCL指數和樓價插水,但當年一手買賣註冊宗數仍比同年落成量為高;特別是2003年,當年錄得的一手買賣註冊達2.73萬宗,比去年全年僅得9986宗高逾1.7倍。
反觀現時情况,卓百德、王震宇均直指,受「政策市」和各項辣招稅項影響,加上去年4月一手住宅銷售條例實施,令一手成交嚴重萎縮,而發展商為鬥快去貨,從而令到樓價受壓,而二手物業客源「被攤薄」,也令二手樓價跌勢更急。
另各大發展商未來4個月會全力開盤「追數」,以彌補去年減少賣樓的失地,估計一手市場經過一輪衝剌後,樓價到年底會出現「短期性見底」。不過,他們認為息口低,以及市民剛性需求,即使未來每年有2萬至3萬伙新單位應市,市場仍具接力。
倘息口上調 明年樓價跌幅更慘
事實上,由於2002年至2010年中,政府以勾地機制賣地,令過去數年新盤落成量長期處低位,故即使過去3、4年(即2010年底首推額外印花稅SSD辣招起),樓市受政策影響,但全年一手成交仍較落成量高。
不過,由2010年中起,政府重新主動賣地,資料顯示過去3年多已售出107幅地皮(官地、市建局及鐵路項目),相信在大量新供應陸續出籠下,對樓價構成一定壓力,兩位學者潘永祥及許智文均預期,若加上明年息口掉頭向上,明年樓價跌幅將更慘重。
(樓市轉角系列4)
明報記者 林可為 麥穎 李宛婷 林尚民
GDP與成交非必然掛鈎
綜合分析員卓百德和王震宇,以及學者潘永祥和許智文的意見,他們均認為樓市轉角之勢不可逆轉,料樓價到年底時會再有一成或以內跌幅;雖然本港經濟基調維持良好,但「政策市」已對樓市帶來實質打擊。
政府統計署資料顯示,香港過去3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均低於5%,但同期實際按息(以最優惠利率P按計),皆只是兩厘多;土地註冊署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3年間,一手私樓買賣註冊宗數,每年介乎9900餘至1.2萬餘宗,雖屬極低水平,但均高於同年一手落成量,反映GDP放緩與成交表現並非必然掛鈎。
政府辣招 逼發展商鬥快去貨
至於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顯示,2003年、2008年相繼爆發SARS疫潮、金融海嘯等突發性大事件,雖令CCL指數和樓價插水,但當年一手買賣註冊宗數仍比同年落成量為高;特別是2003年,當年錄得的一手買賣註冊達2.73萬宗,比去年全年僅得9986宗高逾1.7倍。
反觀現時情况,卓百德、王震宇均直指,受「政策市」和各項辣招稅項影響,加上去年4月一手住宅銷售條例實施,令一手成交嚴重萎縮,而發展商為鬥快去貨,從而令到樓價受壓,而二手物業客源「被攤薄」,也令二手樓價跌勢更急。
另各大發展商未來4個月會全力開盤「追數」,以彌補去年減少賣樓的失地,估計一手市場經過一輪衝剌後,樓價到年底會出現「短期性見底」。不過,他們認為息口低,以及市民剛性需求,即使未來每年有2萬至3萬伙新單位應市,市場仍具接力。
倘息口上調 明年樓價跌幅更慘
事實上,由於2002年至2010年中,政府以勾地機制賣地,令過去數年新盤落成量長期處低位,故即使過去3、4年(即2010年底首推額外印花稅SSD辣招起),樓市受政策影響,但全年一手成交仍較落成量高。
不過,由2010年中起,政府重新主動賣地,資料顯示過去3年多已售出107幅地皮(官地、市建局及鐵路項目),相信在大量新供應陸續出籠下,對樓價構成一定壓力,兩位學者潘永祥及許智文均預期,若加上明年息口掉頭向上,明年樓價跌幅將更慘重。
(樓市轉角系列4)
明報記者 林可為 麥穎 李宛婷 林尚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