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守後門又守前門 激辯是否必要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9日 06:35
2014年06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今年4月在上海剖析用提名委員會提名特首候選人,可以較好降低「憲制危機」等3個風險,避免中央不任命當選者的風險。曾鈺成在《明報》政改座談會上形容,大家既然承認中央最終可行使選擇權,反問「為何他不可先用?」他認為現實問題是﹕中央「如何行使選擇權是最穩妥,對香港造成最小的政治衝擊」。不過,李卓人質疑中央既手握特首最終任命權,還要在提委會「落閘」,猶如「又要結紮手術又要安全套」,認為中央要先放鬆「前門」讓人參選,才能有利政改討論。


李飛與立法會議員訪滬團座談,提出提委會提名候選人可以較好降低「政治對抗」、「憲制危機」及「民粹主義」3風險。根據李飛說法,所謂「降低憲制危機」,是指提委會可對候選人條件有較全面考慮,以免普選特首人選不獲中央任命。


馮檢基:已有不少機制「框」住特首

馮檢基批評提委會「降風險」的說法,指特首就算經歷一次特首選舉,當選後也可變心,「你今日說愛你老婆,你明日便離婚了,現在我們每年有幾萬宗離婚,那如何保證他今日說愛國,明天也是愛國呢?」(編按﹕統計處數字顯示,2012年本港離婚21,125宗。)馮認為中央已有不少機制來「框」住特首,如局長和行會成員均由中央任命、特首亦有自己權限,毋須由提委會「篩選」。


曾鈺成:外國人不搞鬼 中央信不信?

劉慧卿亦不認同中央「行騎樓底要戴多幾頂鋼盔」,指中央若要零風險便應一早寫進《基本法》。


曾鈺成則笑言,「我也懂說,對北京官員我也如此說﹕香港人怎會跟自己作對?明知你選個人出來跟你(中央)夾不到,香港人也無運行」,但他指10多年來,「久不久又有些外國佬在此發言。你叫他相信、放心,美國佬不會搞鬼,英國佬不會搞鬼,他信不信呢?」


曾鈺成說,香港20多年前香港首次有直選立法局議員,當時政綱反對中央的人多數當選,「親中」反而成為負面標籤,而近年反國教科的運動,也令中央官員有所關注不放心。他坦言,簡單來說,中央希望、有信心提委會「不會提名中央不會接受的人」。


黃國健:不可只講「信」字

黃國健亦認同政改最核心「是否選出一個與中央對抗的人」,並認為不可以只講「信」字,認為要有制度、法律和規矩,保障中央。


譚耀宗認為,提委會是由港人組成,若候選人由提委會提名,相信中央任命會暢順很多。


惟李卓人指出,根據《中國憲法》101條,地方選出地方省長等官員後,也毋須中央任命,批評中央要香港又守前門、又守後門是否很不公道。但曾鈺成反駁,稱若中央不想守前門,便不用「搞提委會」,他笑言這可說是「戴頭盔、又穿水鞋」。


田北俊:商界認命 底線不可原地踏步

田北俊說,商界以往沒想過特首「愛國愛港」的問題,但特首若普選產生、公信力高,會較易推行政策,商界「認命」撐普選,他說希望2017年「無篩選,如有篩選都係鬆鬆的篩選」,並以做生意論普選,冀「先做成生意」、「畀幾百萬人選一鋪」,因此自由黨向中央表達的底線是不可原地踏步。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