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感親人「回魂」 學者﹕幻覺紓哀痛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9日 21:35
2014年06月09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進行一項有關死亡的研究,以問卷調查訪問了106名親人剛死亡的家屬,結果發現分別有25%及20%在親友去世1個月後,出現「聽到他對我說話」及「他站在我面前」的經驗,專家指這種哀傷幻覺或「相連感」不止出現於華人社會,指這些幻覺或有助抒發情緒,適應喪親哀傷,但如持續超過半年則要留意。此外,調查亦發現港人死後願意捐出器官的比率,由2007年的一成增至今年的四成。


看待死亡大眾趨正面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昨天發表有關死亡及善終的研究,在2014年訪問464名受訪巿民對死亡的態度,與2007年同類研究對比。


結果發現,59歲以下的成年人逃避死亡態度由4.23分下降至2.2分(1至7分,愈高分愈害怕),60歲或以上的老年人亦由3.1分下降至1.71分。主動為死亡作準備的受訪者百分比亦顯著提升,今次調查有70.4%受訪者有購買人壽保險,較2007年僅36.6%有買人壽保險的比例大增。選擇器官捐贈的比率亦由11.2%增至43%,可見大眾逃避和害怕死亡的態度有所轉變,能更正面地看待死亡。


研究亦發現,不同意「冇仔送終係一件好冇面嘅事」受訪者比例由86.5%增至93.5%;而不同意「唔應該探訪剛去世的人的家人」的人,由83.8%增至90%。


此外,調查亦在2012年用問卷調查了106名親人剛死亡的家屬,發現在家屬去世1個月及7個後,分別有達25%及17%受訪者表示「聽到他(死者)對我說話」;亦分別有20%及9%有「見到他站在我面前」的「回魂經驗」。


「回魂」源於親人「相連感」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指出,這現象不止見於華人社會,外國研究亦發現同類「回魂經驗」,稱之為「相連感」,為喪親者與死者的一種關係,可能是聽到、見到或感覺到死者的存在,是一種普遍的哀傷幻覺。她指出,這種經驗能有助家屬適應喪親哀傷,抒發情緒。


當代社會喪親與哀傷的國際會議,將首次在港舉行,而港大在6月14日起舉行「思別雅座」,供參與者討論生死議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