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巴西世盃未惠民生 務須記取希臘教訓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8日 06:35
2014年06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這個星期開鑼,東道主是足球王國巴西,向以熱愛足球聞名,然而根據新近民意調查,現時只有48%受訪巴西人支持舉辦世界盃,比2008年少了30個百分點。近月聽得最多的,是世界盃工程延誤、警察和工人罷工,以及民眾上街抗議政府花巨款搞球賽卻忽略民生。不過,巴西總統羅塞夫堅稱,反對世界盃的民眾只是「極少數」,強調政府用在世界盃的開支,絕大多數是為了國家未來。巴西近年經濟顯著放緩,民眾要求政府多花精力改善民生,可謂合情合理;若政府掩耳盜鈴,不汲取今次籌辦世界盃流弊叢生的教訓,兩年後的里約熱內盧奧運,隨時可能令國家陷入更大的政經困局。


官僚貪腐延誤基建

經濟惡化加添民怨

去年6月,巴西舉辦洲際國家盃作為主辦世界盃的熱身,未料遇上百萬人上街抗議,抨擊政府關心球場建設多於民生事務,沒有改善公共交通運輸以及落後的學校醫院設施。一年後,民眾顯然沒有感到政府認真聆聽他們的聲音,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上周公布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巴西人認為舉辦世界盃損害人民利益,逾七成民眾對政府政策不滿,兩項數據均比去年多兩成。


曾幾何時,巴西人視世界盃為國家經濟繁榮希望的象徵,然而這一希望已徹底幻滅,今屆世界盃更成為歷來首次須擔心爆發大示威的一屆。出現這種情况,恐怕是巴西當局2007年獲得世界盃主辦權時始料不及,當時包括巴西在內的「金磚四國」經濟欣欣向榮,巴西政府向國民開出期票,聲稱若能主辦世界盃和奧運會,將可令國家更上一層樓。除了強調基建可給巴西帶來長遠利益,當局還樂觀估計,世界盃將創造大約38萬個職位,預計賽事可給各行各業帶來逾百億美元收入。


然而巴西民眾看到的現實,是過去幾年經濟每况愈下,政府承諾淪為空話。自從2010年錄得7.5%的可觀經濟增長,巴西受資源價格大跌拖累,經濟持續下滑。過去3年,巴西經濟平均年增長率僅2%,今年首季更跌至只有0.2%的增長,反觀通脹呈現惡化,按年計算達6.2%,食品價格和物流運輸費用漲幅都超過兩位數。穆迪投資服務公司的評估更稱,世界盃創造的職位大都只是臨時工,對規模達2.2萬億美元的當地經濟幫助有限。


更令民眾不滿的,是原本有望給巴西經濟發展帶來好處的機場、道路和長期基建項目,不少都因為官僚主義和貪污腐敗問題,出現嚴重延誤甚至變成爛攤子。截至今年5月,巴西官方計劃的167項大型工程,僅有68個完工,88項工程預計難以按時交付,另11項工程完全放棄,與此同時,政府花在修建體育場館的公帑愈來愈多。為了世界盃,巴西已用了破紀錄的115億美元,單是用在體育場館的資金便達到36億美元,相當於前兩屆世界盃場館費用總和。不少人擔心,這些新球場未來將成為大而無當的「大白象」。


徒具宏圖落實無方

奧運恐成更大包袱

巴西政府初時聲稱,會找到私人資本興建體育場館,當局會盡量多留公帑用於改善基建項目,但最終發展卻是場館的修建幾乎完全都用公帑,原因是建造成本遠超估計,私人機構打退堂鼓。以新建的世界盃揭幕戰主場館為例,比賽結束後,場館將屬於聖保羅的哥連泰斯足球隊,但因哥連泰斯負債纍纍,無法找到私人機構貸款,結果這座耗資5.5億美元的場館,全部資金要靠政府。此外,官方審計報告揭示,部分新修建場館成本暴漲七成,帳目混亂,懷疑當中涉及不法和貪污問題。


巴西人均GDP於1970年代已突破1萬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無法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落入經濟學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巴西政府原本希望藉主辦世盃和奧運盛事的機會,打破基建滯後等長期積累的瓶頸問題,提升經濟競爭力,擺脫近40年來的發展困局。這個如意算盤方向本來是對的,但巴西政府被批評眼高手低,組織能力欠善,經濟民生又搞不好,結果主辦盛事惹來浪費公帑的質疑,導致民怨沸騰。巴西主辦世界盃,暴露了國家存在已久的官僚主義和貪腐,可是總統羅塞夫似乎未能痛定思痛,一邊說花在世界盃的開支,絕大多數都是「為了巴西」的長遠未來,而非僅為主辦賽事,一邊說反對世界盃的巴西人只是「極少數」。


巴西政府徒有宏偉目標但落實無方,沒有虛心聆聽民眾聲音,就算舉辦國際盛事,也難令國家更上層樓。兩年後就要主辦奧運會,巴西政府必須汲取教訓,做好奧運籌備和落實工作,避免重蹈主辦世界盃的覆轍。2004年主辦雅典奧運令希臘政府欠下巨債的教訓仍然歷歷在目,一味迷信主辦盛事可以振經濟興國威,忘記以民為本,不僅捨本逐末,甚至可能像希臘般墮入無底深淵。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